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幽默笑线月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an.,2003 丝坚童堑!塑丝型兰皇!!:竺!竺竺型:竺霎!兰兰!丝 ::竺:兰竺:! 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 龙海鹰 (四川外l再JwI;芒共b'ii/}高文化系.重庆400031) 提要:“Htmlor”这个词被}.八中国井诨为“幽默”以来.绝大多数人将它等同于笑话。由于中西文化和语用原则之间 存在许多相通乏处,幽默与笑话之间也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但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之阃的差异,让我们不能忽略二 者之问在表现内窖及表现手法上的一些币同点。从整体上来看,二者之问的相通点大于不同点。这一现象也反映 出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之势。 关键词:笑话;幽默;文化;思维方式;语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3)01—0129—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LONG AIlstraet:The他are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oke and western hmnor Hai-,孵 mnbing their differea!lees tO betweenjokeand htanor.We contributetheir similaritiestothe eonmaonD耐I吐吕 the gaps Western cultures and semantic pirIdpk,while ways between Chinese and and humor. Western ctdttu世and Key ofthinking.However,in general,there are I哪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hm雌n joke words:joke;htamn eulttwe;way of thinking;semantic pnneiples 引 言 线)除此之外,由于中西方文化、 思维的不同,导致了笑话与幽默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 ?法上的差异。与此同时,由于这两种文学形式运用了 相同的语用原则,二者之间也有一些相同点。本文通 过比较笑话和幽默的异同,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两 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笑声和欢 乐。 在东、谣方,笑话和幽默比起严肃的文学作品来, 都难于登上正统文学的殿堂,而只能纳入通俗文学的 行列。可是,这两种文学形式不论在生活中、社会上, 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 说,笑话和幽默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两种文学形式, 也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精华所在。 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但人 们对笺话或幽默的喜爱和认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有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人也认为:”一 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在中国.亲朋好友聚在 一起.为活跃气氛.笑话是最好的兴奋剂。会说笑话 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倍受欢迎。在西方国家.有没 有幽默感常被看作是文化修养高低的表现。没有幽 默感的人在社交中。不但自己受苦,也常常令他人扫 兴;甚至能否用幽默摆脱尴尬局面,或在九死一生的 境地中用来鼓舞自己和他人,往往成为一个划分聪明 与愚笨、胆怯或勇敢的分界线) 然而,笑话并不等同于幽默。首先,笑话只限于 “话”,是借助言辞表现出来的幽默,而幽默的表现形 式多样.如图像、造型及表演等;其次,许多言辞作品 可融入幽默,太到喜剧、相声,中到杂文、随笔,小到一 句哲言、一个歇后语,都可以是幽默作品。“哭泣的遗 产继承者在面具掩饰下窃笑”这旬出自皮布里吕斯的 话虽然能弓l起几分笑意,但大概没人会将它当作笑 1.笑话与幽默在表现内窖上的比较 1.1中国笑话的表现内容 我国的笑话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先秦时期的某 些寓言故事,可以算作笑话的渊源。我们所熟悉的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都具有笑 话的特点。三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记载笑话的 专著——魏国邯郸淳所撰写的《笑林》(顾之京,1983: 2)。随着市民文学的兴盛.笑话才逐渐被吸纳进了通 俗文学的行列。 顾名思义,笑话是想“引人发笑”,因此,常有较明 显的玩耍、嬉戏特点(谭达人,1997:30)。比起西方的 幽默来,笑话的内容多是描写一个或几个人如何愚 蠢,以此来达到引人发笑或讽刺的效果,并启示人们 要引以为戒,不要再干类似的蠢事。<执杆人城》中 “以锯中截而人”的老父和执竿之人(顾之京,1983: 1);《愚人食盐》中空口食盐的愚人(顾之京.1983: 5);《跌》中摔了两跤的人.叹气说“早知还有一跤,不 起来也罢”(顾之京,1983:10);《万宇》中仅学会“一、 129 万 方数据 二、三”便自以为是的儿子(顾之京,1983:53);《去邻 家痛》中自欺欺人的脚疮病人,竞认为把痛脚伸进邻 居家后,便“无与我事”(顾之京,1983:78);《看不见 我》中的主人公亲信隐身草的作用,偷人钱财(顾之 京,1983:93);与我们熟悉的“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故 事有异曲同]‘之妙。又如《丢命保皮》中那个宁愿自 己被老虎咬死,也不愿措人打穿虎皮的财主(柳宜忻. 1 人向他打昕某个计划,他先问:“您能保守秘密吗?”当 别人肯定回答后,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陈米 生,1993:176)由此,委婉地拒绝了别人的要求。一位 有钱的胖资本家曾讥笑瘦弱的萧伯纳,他说:“看到 您,我才确定世界上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反 击道:“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间饥荒的原因。”有 力地回击了资本家(陈来生.1993:9)。马克?吐温曾 在报上发表道歉声明,将“美国国会议员有些是狗娘 养的”改为“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陈来生,J993:38)。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更能了解幽 默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哲理。 2笺话和幽默的表现手法 笑话和幽默都是短小精炼的文学作品,均从一开 始就制造悬念。但笑话在揭示主题时,或在结尾处一 语点破,击中要害就嘎然而止;或在结尾处把主题含 蓄地透露出来,引人回昧;或把主题完全隐含在叙事 中,由读者去体会(顾之京。1983:5)。而幽默则全靠 最后一句话来“抖包袱”,获得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笑话和幽默的情节往往都是在违反客观规律的情 况下出人意料地展开,它们靠制造与正常生活不协 调,甚至变得怪异的情景来制造笑料。要达到这种效 果,它们都同时运用了夸张、克制陈述和双关的修辞 手法以及其它的表现手法。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1夸张 在笑话和幽默中,夸张是用得最多的~种表现方 法。夸张是指说话时故意夸大客观事实。这种修辞 手法多见于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中,较典型的一个例 子便是宋玉的《登徒于好色赋》里对美人一段描写: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 朱则太赤。”之所以出现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大概由于 说话者(写作者)当时重在主观情j莓的抒发,不重客观 事实的记录。因此,此种修辞方法多用于描写深切的 感动(陈望道,1978:128)。而在笑话和幽默中,多用 情节上的夸张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例如,在<性急性缀》的笑话中,甲性缓,乙性急, 路上相遇。低头作揖。甲作揖起身,不见了乙,一回头, 见己已经往十里地外送客回来了(顾之京。1983: 105)。慢性子与急性子.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 慢的怎样幔,急的怎样急,绝不至于慢性子作一个揖, 急性子就能跑出20里路,这是情节上极度的夸张。 982:41);《学得其反》中那三个按部就班,最终打死 父亲的蠢儿子(柳宜忻。1982:7);《晒汗》中学母亲在 三伏天晒干衣服的方法晒汗的傻儿子,还向母亲发出 了这样的疑问:“你晒的衣裳一下子就干了,我晒的身 子为什么越晒越湿呢?”(柳宜忻,1982:75) l 2西方幽默的表现内容 一般来说,多数西方幽默含蓄、深沉,可以用“内 庄外浩”来形容。比起笑话来,这种文学形式更加含 蓄,也更有思考的余地,甚至还隐含着某种哲理(谭达 人,1997:31)。它不仅可以用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师 生之问、上下级之间,还可以出现在高级官员间的正 式交谈和演讲中。读幽默故事的人也许并不能一下 子领会到笑料所在,只有经过再三揣摩,才能发现其 要点。这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应该感触颇深。以 Tile Digerenee Be帆n ft.Diplomat 8 and a La曲为例。在这则 幽默中,人们将外交家和淑女作了对比,得出了这样 的结论:When he娜8 88ys Pe‘岫,he nⅢ∞;when alady dipl唧时∞ys yes,he rne删perhapB;when 8ay8 diplⅢ岫t.When says∞。she_籼pe虹PB;抵8hB yes,sbe b he llo,he is m perhalⅪ,sheme8nB芦;w}m妇s8y8 nok 由.乍一看,这个差别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结 台实际生活加以揣摩后,才不得不赞叹故事中所蕴涵 的睿眢,禁不住大笑起来(蒋自新等,1996:4)。又如 M蜊elou8Idea中,聪明的农夫对着一只骡子吆喝四个 名字,因为他认为“if he(tlIe mule)km¨he’8耐thlee olher m山work d∞捌de 0f‰,he d∞5tlle wholejDb出坶 Imnself”,而旅行者在农夫这个想法的启示下.居然发 明了委员会这个机构(蒋自新等.1996:72)。这个想 法怎么和委员会联系上了呢?读者一旦理解了这个 问题,就会开怀大笑。在ArI&cI】鸟ch Bolane舶中,秃头 的人面对别人对自己秃头的讽刺。反问别人:“咖you eyer 8e。脚印岫19叩a bI蚺y删?”(蒋自新等,1996。 She Bid Not 104)在wlly Talk中,我们看到一个稳重而 话的原因是因为她知道:“陆.Uoya蛳ch啦掣when you 叉可爱的小女孩,她之所以不和劳艾德?乔治律师说 talk (说大话》这则笑话与Al栅c矾"tourist日Ild His B础出 with him,and I妯’t Guide这个幽默故事极其相似。《说太话》中讲了兰个 吹牛的人。甲说:“我见过一个鼓。很大很大,初一打 一锤,十五都还在响。”乙说:“我见过一头牛,很大很 大,它站在这边岭,可以把头伸到那边岭去吃草。”丙 说:“我见过一根竹子,很长很长,几个人拉了几天,竹 尾还在山里头。”o绑宜忻,1982:53).^meriean Tourist aIld any n∞ney.”(蒋自新等, 1996:12) 许多西方知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如林肯、罗斯福、 萧伯纳、马克?吐温等,都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从以 下几个例子就可看出这一点。当一位惯于钻营的人 告诉林肯,有位关税主管刚刚去世.他想顶替时。林肯 回答说:“如果殡仪馆投有意见,我当然不会反对。” (陈来生等,1993:166)在罗斯福任职于海军部时,有 130 Guide中.美国游客问英国导游:“}地long didittaketoⅫ岫B h㈣(nhd)?”英国导游回答说: 如n唧Bh “日bout 8i】【袖.”美国游客非常不屑,说:“It讪IIot 万 方数据 take New us iiiore thanⅢweeks to put l】D a building like that in I could”(郑声衡等,1986:5)这里的幽默来自㈨’t York”最后,看到议会大厦,美国人又问用丁多长 them when 1 这个词。c∞’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能”,表能力: 一个是“不允许”。老师句子里c锄’t的意思是后者, 而戴维却理解成前者。所阻,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 得。在另一个幽默故事里,乔在度假期间,想住进一 家旅馆,当知道住一晚要15美元时,他告诉店主价钱 太贵了,他住不起。店主告诉乔:“If youreself。you c明have the you lnake yore"bed 时问修建,英国导游非常夸张地说:“That not c删the bdd#k night”(蒋自新等, building was 1996:10)正是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才使人物形象更 加卡通化.因而使人感到非常可笑。 2.2克制陈述 克制陈述是指以含蓄的语气故意把大事化小,用 轻描淡写的言辞来加深对方的印象。这种有节制而 叉漫不经心的曲言(meiosis),往往带有幽默和冷嘲的 味道(连淑能,1993:1 54)。这种修辞手法电用在笑话 和幽默(特别是后者)中。如Courteous Report讲述了这 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出席了一个晚 宴。当大家在饭后闲聊时,一位客人开始嘲笑哲学。 他无礼地表示,哲学家仅是傻瓜的代名词。于是,他 间教授:“Is there much distance between r啪for tell dolN增”可以一下子 Ns OWll 节约5美元,而且乔“always蛐de bed at home”, 于是,他满口答应。结果,店主给了他锤子和钉子,让 他自己做床(汪霖等,1993:102)。这里,店主利用 nmke bed的两个意思:“做床”、“铺床”,和乔玩了个文 字蝣戏。丽莎有一次到山区度假,因为随身携带的钱 不多,便去银行取支票簿上的钱。银行出纳员从没见 过她,害怕有人冒名使用支票.便对丽莎说:“Can identiry you them?”教授目光 yourself,please?”她听到这话,非常疑惑,赶紧从 is 犀利地把这个坐在饭桌对面的人打量了一番.礼貌地 欠欠身子,回答道:“sometiraes anly the width of a 手提包里拿出镜子.看了自己好一阵儿说:“yes,it table,” me.”(1993:126)jd凹曲既有“证明身份”的意思,也有 (蒋自新等,1996:60)教授的答案没有直接说对方是 傻瓜,而是含蓄地、轻描淡写地说哲学家与傻瓜之问 的距离有时仅一桌之隔,既骂了对方.又显得彬彬有 礼。Uncommon Humanity讲的是在一次晚会上,一位年 轻人陪一位老态龙钟的太太跳舞。一位旁观者问另 一位是否知道那位年轻人是谁,他得到的回答便是: “One ofthe Hurntme “认出”之意。银行出纳员所说的话里,i蛐是前一 个意思.而丽莎却误以为是后一个意思,两人之间便 产生丁误解。 在笑话中,也有双关这种表现形式,只是比起幽默 来不常见而已。在(难做人》这则笑话中,作者便运用 了“难做人”这个双关语。覃赖二的妻子很笨,因此他 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妻子如何不会做人;其行为被妻 子知道后,妻子便下决心做一回人给丈夫看。一天, 覃赣二没在家,她便用面粉捏了许多人。一排排放在 簸箕上,满以为丈夫会喜欢。不料。丈夫回来看到她 不做晚饭却在那儿做粉人,非常生气,打了她一记耳 光,把粉人也打倒了。妻子非常委屈,说道:“我不做 人。你到处讲我不会做人,做了人,你又打人,我真的 是难做人了。”(柳宜忻,1982:76)在故事中,覃赖二说 妻子不会做人,意思是妻子笨,不会处事为人,而妻子 还以为丈夫是嫌她不会用东西做成人的形状。 2.4其它手法 在笑话和幽默中.还运用了其它的表现手法。这 些表现手法都和cd∞提出的合作原则有关。在语用 学中,Cfiee(1975:45—46)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人 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常常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 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他 认为,当说话人公然藐视某项合作原则,邱明显不遵 守某项准则时,便可能会产生会话含义的错位,这种 错位在笑话和幽默中就产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Soeiety.”(蒋自额等.1996:124)大 家想想,只有人道协会的会员才会极人道地请一位谁 都不会请的老太太跳舞。由此可见,只要理解了这种 克制陈述的说法,就能读懂幽默之处。 在笑话中,这样的表现手法也比较常见。但是,与 幽默不同的是,笑话中所用的这种手法更近似于修辞 中的婉转。婉转的美在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 之。”(陈望道,1978:1 36)如在《学得其反》的笑话中, 作者刊笑话结束时也没有直接说三个儿子是愚蠢的, 但读者却能明白无误地从故事情节中得出这一结论。 《晒汗》中,作者也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这个儿子很蠢, 但通过儿子问母亲的那一句线双关 双关是指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个不同的事物。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就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陈望道,1978:100)。双关分为许多 种,在笑话和幽默中.用得较多的是音形都可通用,而 字义不同,即义作双关的一种。 在wht They Wanted中,作者利用appetite一词的两 个含义:“口味”.“胃口”做文章,富人说的是:“I outt0 canle see讧I could get c口ne out to a11 appetitefor get bre8l妇.”穷人却说: a “1 jusl see if I could breakfast for my ap petite.”知道appetite的两个意思.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天 壤之别电就一目了然了(蒋自新等,t996:tT0)。在 Cigars中,№.Green和№.White谈起了 胁White.当问及m.White是否抽烟时,№,White回 答说:“Onlyin啪枷叽.珏e醯啊a cigar如r helm had 900d dir岫,but l dⅢl’t蛐p畔he smokes d鲫a 如Only Two tw0 8 moatla.”(蒋自额等,1996:60)逮句答语明显违反了数 量准则的第二个次则,即说的话不应包括超曲需要的 Sleep这则幽默中,老师对戴维说:“David.you锄’t s【oepi“吖cl螂.”戴维塔道:“If y叽did not诅lk钟k硼y, 信息。№Groen本来旦问雕.wk峙是否抽烟,而 13l 万 方数据 Mrs.White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还加了后面一句话, 自暴厨艺不精的弱点。在《希望吃腊肉》这则笑话中, 自称“通天晓”的秀才,明明不知道希腊这个国家是怎 么回事.却不懂装懂,给人家解释说:“希望有腊肉 吃。”(柳宜忻,1982:80)秀才明显违反了质量准则的 第二个次则: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违反方式准则 I乜能产生笑话和幽默。《笑府》中有则笑话,讲的是有 个人莲下了三盘棋,有人问他胜琐如何,他回答道: “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没有输,第三局我要和, 他不肯,就算了。”(转引自李瑞华,1996:538)此人不 直截丁当地说三盘皆输,而是绕了好多弯子.令人感 到非常楫稽。 3.笑线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 笑话和幽默在内容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 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 巾国文化属于内倾型的农耕文化。在这种以自给 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 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 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转引自李瑞华, 1996:629)。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笑话这种令 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为了说明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 事是如何蠢,使读者在读过笑话后,能马上直观地得 出结论。,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农耕文化,主张创 新。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转引 自李瑞华,1996:629)。表现在幽默中。就体现为利用 克制陈述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在阅读幽默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理解“曲言”,来理解幽默本身。 3.2笑话和幽默达到目的的不同 在中国.文学作品的作用始终和“教化人民”分不 开。不仅孔于曾在《论语-阳贷)中说:“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 系》中也曾阐述道:“欲兴一国之民,不可不先兴一国 之小说。故欲兴新道德,必兴小说;欲兴宗教.必兴小 说;欲兴政治,必*小说;乃至欲兴人心,欲兴人格.必 兴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 故。”在此,“诗”和“小说”皆泛指文学作品。而且, “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在教人怎样做一个人” (转引白李瑞华,1996:625)。因此,作为通俗文化的 笑话,其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为了讽刺生活中的一 些不良品行以及具有这些品行的人,以此来警戒人 们,教育人们,希望人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不 可否认,幽默中也有同笑话类似的讽刺作品,但幽默 的目的似乎更多地是为了培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幽默感。因为幽默感在西方社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 优秀素质,许多国家领导和学者因他们具有幽默感而 显得更加睿智,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增加了他们自身 的人格魅力,所以,幽默多向人们展示智慧的一面。 3.3笑话和幽默在语用原则上基本相同 Leech曾说过:“语用原则,总的来说,在各语言的 使用中,是基本相同的。”(转引自李瑞华,1996:536) 由于遵循基本相同的语用原则,笑话和幽默在表现手 法上基本相同,也就不难理解了。夸张和克制陈述在 话语中的使用都是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其中.夸张 的使用违反了质量准则中的第一次则,即不说自己不 真实的话,而克制陈述的使用则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 一次则,即话语应包古交谈所需的信息。 结 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笑话和幽默在内 容上的一些差别,可以归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 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学作品达到目的的不同,而笑 话和幽默在表现方式上的相同之处与语用原则的相 同是分不开的。另外,笑话和幽默之间的相同之处多 于差异之处。可见.把笑话和幽默相提并论不无道 理。同时,这也反映出中西文化之问逐渐融合的大趋 势。我们相信,笑话和幽默一定会给中西方人民的生 活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H.P.(;flee:k目c and Convention[A].m Cole.P&Morgan,J (ed).毋rlm and 识出版社.1993. Semanacs:㈣Aas[C].1975 [2]胨来生,陈斯瞄外国幽默故事集-名人幽默[z].上海:上海知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顾之京笑苑搬英——古代笑话译注[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 社.1983. [5]蒋自新。刘意青外国幽默小品一百篇[z]北京:巾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1996.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85.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椤憎[忻.笑话选——民间笑话专辑[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杜. 1982 [9]谭选人.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联'dl版 杜.1997. [10]汪纛,王林,扬付.美国幽默逸事:英汉对照[z] 学技术出版杜,1993. [11]郑声衡。郑声滔.笑话?幽默?漫画:英祝对照[z] 育出版社.1986. 长春:吉林教 合肥:安徽科 收稿日辩:2002—04—20 作者筒彳卜:龙海鹰(1976一),★,童庆云mA..四川外语擘院英语语 言文化系教师,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二语习弭与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校:路小明 132 万 方数据 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龙海鹰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重庆,40003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3,19(1) 2次 参考文献(11条) 1.H P Grice 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2.陈来生;陈斯旸 外国幽默故事集·名人幽默 1993 3.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1982 4.顾之京 笑苑撷英--古代笑线.蒋自新;刘意青 外国幽默小品一百篇 1996 6.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1985 7.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1993 8.柳宜忻 笑线.谭达人 幽默与言语幽默 1997 10.汪淼;王林;杨付 美国幽默逸事:英汉对照 1993 11.郑声衡;郑声滔 笑话·幽默·漫画:英汉对照 1986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蔡新芝 中西幽默的风格差异及欣赏[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 2. 万晓艳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期刊论文]-黑河学刊2010(1) 3. 宋丹阳 浅谈独具中国特色的幽默形式[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18) 4. 王瑛宇Ying-yu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5) 引证文献(2条) 1.莫海文.孙玲玲 西方幽默与会话合作原则的背离[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05(3) 2.陈利花.王伟瑾 Humor,an Embodiment of Culture[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14) 本文链接: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