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颠覆了“上海的笑话”,让一只橘子翻身成了网红,有人打飞的,专为吃他的橘子皮【开始*故事796】
可是,等一下,这是一只橘子,用再多的数字,讲再多的背景,都不如你的嘴唇触到它的一刹那,汁液在舌蕾上翻滚,就像水果界有一个疯传的野生广告——“甜过初恋”。
第100个吃前小桔的深圳人,央着我下一次橘子丰收时寄给他。我告诉他前小桔不打蜡没法寄,他直接飞到上海来,“人肉快递”橘子。
几乎所有的规划师都有个相同的看法:城市前进的方向,绝对不是钢筋丛林,而是将生态和城市融合,更接地气的说法,叫“城乡结合”。
如果说家乡海南的阳光、沙滩,还有清澈地可以睁开眼的海水,是天赐的礼物;那么中国更多的城市,需要我们还土地于自然。
很生动,很形象。有资本市场的你来我往,有城市环境的“烟雾朦胧”,也说出了这个城市“风云变幻”的魄力。
虽然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有人拍我:你一个靠大脑吃饭的,为什么要靠身体吃饭呢?
更难得的,是这里大片大片的橘林。正好挂满了黄色的果子,那些闪着翠绿色光泽与草木潮润气息的时光,一下子都回来了。
经济不好的时候,上海人只能吃本地橘子;这些年外地橘子多了,卖10几20块一斤都畅销,上海柑橘却从三块跌到一块,都没人要了。
我看到日本、韩国,相同的纬度、相似的气候,却能生产出很高品质的橘子,价格起码是我们的15倍。
9年前,这里有16.9万亩橘林;9年后,10万亩都死了。剩下的那些,也疏于管理,品质堪忧。
在一片怀疑声里,第一年示范区里结出的柑橘,竟然拿到了上海优质柑橘评选的金奖。
当我们信心满满、准备将技术应用到整片橘林时,接连两场寒流,狠狠地刮了我们的脸。
行业在怀疑、政府在怀疑,最让我伤心的,是连我们自己的团队都开始打退堂鼓。
为了种好这片橘子,我先后4次跑到日本、韩国考察;拜访各位柑橘专家,还做了不少实验,将国外的关键技术,都引入前小桔农场。
限根种植,可以有效减少施肥浇水的浪费,还能让柑橘进入家庭阳台中;还有反光膜、简易大棚、健康理疗……
18项技术,让前小桔更好看、更好吃;不用换品种、不用换土地,也能提高柑橘的品质。
而且,前小桔的皮也能吃。不打蜡、上市前一个月就不打农药,只要用清水洗一洗——
唯一要害怕的,是咬橘子皮时太用力,汁水喷我一脸。我好几件衣服,都是这么被毁的。
我想,干脆就弄个800亩的生态产业园,让所有人都能来到地里吃橘子,让孩子们都能亲身接触自然。
在前小桔创意农场,柑橘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家族,一个奇妙的家族,它有着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橘子、橘花、柑普茶、陈皮、果酱、精油、酵素、糕点,橘子的全部,都被我们“榨干”了。
农场进行了创意设计,柑橘从果实到树型,都有着自己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每一株自然生长状态的橘树,都是独一无二和最美的。
与专业教师一起设计的课程和团队活动,孩子们认知昆虫、植物,手工彩绘、叶拓、做手工皂,参与自然音乐会、工绘大自然、童军等儿童自然团队活动,或者和父母一起体验亲子之乐。
接手后一年,树还是那些树,前小桔每斤5块多;第二年,每斤12块,甚至80元/6只的极品橘都被抢订一空。
我带着前小桔一路跌跌撞撞走过,终于让大家能够认识到,原来上海也是能有好吃的橘子。
我想起四年前听说,因为收益太差,上海废掉了10万亩的柑橘林,6%的森林覆盖率没了。多可惜啊,魔都离“魔”又更近了一步。
我发起这次众筹,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原来上海也能有好吃的本地橘子,这是光靠开会、开论坛所无法达到的目的,需要一个跟普通人更靠近的平台;
进入“开始众筹“他从海南来,却让上海柑橘‘回了家’”众筹支持页面,选择相应回报,支持故事发起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