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命名“玛莉亚”的今年第8号台风,于7月10日傍晚掠过台湾岛北部,11日早上即由福建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在台湾地区造成的灾情不大,还带来了刚刚好的雨量,让民众与有司松了一口气;不仅如此,它也被评为近年来最好预测的台风,实际行进的路径与速率和气象局作出的预测误差极小。网友于是有感叹:“感恩圣母玛莉亚” “赞叹圣母玛莉亚”(句式来源:某佛教宗派弟子的常用口号“感恩师父、赞叹师父”),也有人给这台风起了一个外号:“高速玛莉亚”──典出十几年前一个姓高树的比较有名的。
当然,台风登陆福建之后掀起的,另当别论,离岛马祖就最早出现了海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景象。通常大多数台风都会经过台湾岛,消耗不少能量再进大陆,灾情不会太严重;偶尔来一个直接从海上登陆的,就比较厉害了。希望福建的朋友也能平安。
比当然更当然的是,民众最在乎的不是台风,而是台风假。这回的台风假,发生了“北北基不同调”的状况:新北市(“市长”为籍的朱立伦)最早宣布11日停班停课,基隆市(“市长”为籍的林右昌)随后跟进,但是抨击新北的提早宣布是政治考量(毕竟年底又要选举了),最后台北市(“市长”为无党籍的柯文哲)却只宣布10日下午4点以后停班停课,11日则照常上班上课。
那么,家住新北市、读书工作在台北市的人怎么办?按理说,是可以不去的,法规也明订了可以不去,但我们当然还是要考虑到老板可能会不爽。所以怎么办呢?最简单最容易得民心的答案,自然是通通都放就解决了,毕竟,数人头来说,老板是少数,劳工是多数。但有时候重要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你决策背后的思维。
如果只是为了讨好民粹,那反你的人也就可以用这一点来打你,或者硬把你打成那样;相对的,如果是用专业理性,像柯文哲那样凭借专家分析来作出“放1/4天”这种“精准”决策以作别于民粹,也会被抨击说是操弄另一派的民粹,或曰专家理性主义霸权,来合理化其漠视民心。总之,认真讲,真正会影响评价的,并不是你的决策合不合乎我的期望,而是你会不会用某一方面的考量去压倒其他方面的考量──换句话说,就是会不会有了选举(通常不坦白)或者专业(这个会坦得很白)当借口,就可以不顾虑我的实际问题了。
撇去表面的口水,人们真正忌惮的是这个,而事情也总是会这样来进行。我们也需要认定这些事件都是如此片面、霸道地运行,这样批起人来才理直气壮。不然,如果承认人家是经过适当程序、综合考量才做的符合政治伦理的决策,我就只能再转去挖他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上的差错,骂起来就不能那么简单爽快了。
当然,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那要怎样做,才能算是顾虑到你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呢?口头安抚一下?显然不够。给些分外的补偿?于法无据,又怕其他群体吵闹。那就还是要至少相当一部分地按照我的期望去做,才可以算是有顾虑到了,而这个“至少”,就算不是100%,也难免是人家实际做不到、也不想做的程度。所以,站在决策者的立场,最理智的办法,自然就还是用一个借口去压倒其它来硬干。这个道理如果说白了,那就没意思了,所以我们历来的争论,都还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止于表面的口水和对立。
我选择理解并且接受这样的生态,不愠怒,不贬低,不讽刺,更不妄求改善。那种拿其他时代、国家、地区的办法来说“应该怎样才对”的人,都不免显露出把己见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态势,这就会被认为傲慢,然后就会被抵制。所谓“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不论你是哪一种人,若要应对这种情况,我唯一能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违仁。至于怎样才算不违仁?答案就是看各人的主观感觉。当然,不同立场、不同想法的人肯定会有彼此冲突的主观感觉,所以你就认了吧。
上面谈的这些,其实不是政治,而是游戏。各位会不会觉得:人们对“台风假”这种事情的期望与反应,非常类似向各种课金游戏运营商索求“补偿”之时的心理?
有一位作家林盛月,于11日凌晨3:45在脸书上发了一篇《台风,如果夜晚是个假期》,分析台北市的决策何以让许多民众感到被冒犯,说得很好:
台风假的源本,是避难保安。台北市近年来已少有洪涝,常常暴风圈过了也就不要紧了,风力雨量未达停班停课标准而不放假,算计上极其合理。冒犯感是来自于,台风假在庶民文化之中,老早泛出了“避难保安”的最基本需求,对于许多居住区域尚称安全的民众,台风假更像与灾难孪生的狂欢节:饮食有泡面与零嘴干粮、娱乐则以不太受天候影响的室内影音休闲为大宗,台风假最尖锐同时最温柔的要素更是,习惯以忙碌或各自的生活为借口相互回避的同居或半同居人,终于被迫静静待在一起面对彼此了——例如是枝裕和《比海还深》的离异夫妻与其母其子。
林盛月先是如此点出了一个“在非日常中回归日常、省视人生”的情境,后文再退一步用“干你开基祖~好像可以拿到的免费赠品居然取消了~”这样浅白的语言来描述一般没放到台风假的失落感,这很重要。
浅层的解读大家都会,但我们现在换到游戏运营上,游戏在活动、更新、平衡调整、停机维护……等方面,总会出现各种疏失,和新的“逼课点”同时存在,招致玩家的埋怨,乃至发展为与官方的冲突。这时,如果你以为玩家只是贪小便宜、不甘乖乖课金、想多要赠品与补偿,那你就把人看得太小太片面了,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违仁”。
玩家在乎的是什么,很多人都有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就是想要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而已。如果你觉得这话说得太弱,也可以换句话说:想要确定自己受到了尊重。
话说得很明白,但很多人就是不信,也不想信,而只想贬低他的人格与智商,或是各种抬杠,来嘲弄取乐。我们在知人论世上,自是不该如此的。但要怎样才能解读得到位一点?就要看这在游戏里寻求的“尊重”,相对于现实,究竟有多么宝贵。
游戏比现实可人的一点是,你相对容易取得成就与满足,这可以是一种很大的安慰。即便明白它就是个局,明白资本家和游戏公司是死活都要钱,茍能提供它所承诺的享受,让我感到有被尊重,一般玩家也会甘愿买账。做不到?不想做?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能不死命逼课?那在发生各种停机事故的时候,给点补偿,至少表个起码的态度,给点诚意,假的也好,来点补偿,总可以吧。
当然,玩家可以选择弃坑不玩;现实世界里,也有不少眼看劳动环境太恶劣的青年,选择不就业了,然而还有很多人是不能不上班、不能不与人相处的。台风假或者各种零零碎碎的补偿,对这么多人的意义,局外人或可轻巧地叹息或怜悯一下,但就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了。
我在香港地区读书的时候,也碰过台风。香港有一个著名的都市传说叫“李氏力场”,或称“热带气旋屏蔽系统”,说的是在来袭的时候,天文台硬是不挂出八号风球以上的警告信号,以免停工停市,损害商界利益,其缘故,就是李嘉诚等等商界大佬,给天文台或是全香港地区设下了这个“力场”。此一说法当然是恶搞,但背后的甘苦是真实的。难得出现一次不得不放假的台风以后,你在各种报章杂志和网络论坛上,都会看到成批的作家与上班族感叹这“赚到的一天”,其苦乐比诸前面林盛月所指出的况味,犹有过之,盖因港人工作压力比台民更大,港岛刮台风的频率又较台岛为少也。
在各种感叹之中,当然也少不了这样一种常见的讥刺:“有工夫为一两天台风架吵来吵去、呼天抢地,没工夫在平常跟无良老板抗争,争取合理的工作环境。”这种风凉话在游戏界也不少见,但你又能怎么样呢?对游戏公司,玩家是有办法抵制,因为可以不玩;在现实世界,抗争的成本通常就比较巨大了,如果你不能做出什么让抗争成本减低的事,低到像要求台风假这样不会太冒犯整个体制的“安全”程度,那么,再怎么正确的道理,也只会是风凉话。当然你还有一个选择是真去硬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条件与觉悟。游戏公司的课题,大概也就是探出其中各方面的极限,从而既能提供安慰,又能取得利益了吧。
查了一下,有一个《Hurricane.io》,中文名叫《台风.io》或《飓风.io》,还是今年初出的。内容大抵是扮演台风,靠吞噬红点、绿点和其他云团来壮大自身,看你最后能多大,此外并没有多少变化,是以玩家评价有高有低,整体上并不太出名。
如果让我来设计的话,我便会倾向做成《欧洲议会》式的桌游──每个玩家扮演不同立场的政府、专家、企业、民众,在“放不放台风假”和“怎么放台风假”的议题上争执,而台风的轨迹一半可测、一半随机,最后看结果对哪个群体的目标加分最多、失分最少。
当然,如果有人能硬核一点,真正把大气科学和地理数据做进去,就做成一个天然灾害的兵棋推演系统,让各地的政府与民众在其中演练防灾措施、加强沟通协调,那也是极好的。如果真有人能做出一个这样的游戏,或许,我们也就可以从中得到解脱于口水战的莫大宽慰了。我不想说“救赎”,因为我们不会有救赎,只能有认命以后继续走下去的觉悟。所以游戏业在可见的未来,都会愈来愈有活路。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