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搞笑段子 » 正文

古代的小品不搞笑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7-10 属于 搞笑段子 栏目  0个评论 116人浏览

  春节到啦,吃好喝好玩好是咱的三大目标,不过生活是有节奏的,玩一会儿咱就歇一会儿。为了帮大伙喘口气儿,本版在春节期间特别开设了“闲磕牙”这个小栏目,花五分钟时间,读点有乐子的东西。

  除夕夜,看春晚,春晚最让人惦记的就是小品,最近这两年小品的水平不怎么样,可到底还得靠它们图一个乐儿。

  现代人脑子里的“小品”概念,就是联欢会上表演的、十几分钟长短的娱乐节目。这种小品,公认的第一个电视作品,出现在1983年的荧屏上,叫做《卖花生仁的姑娘》,真正让这种形式红火起来的,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在1984年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吃面条》。如今本山大叔能靠小品建立自己的江湖,还得感谢这些前辈。

  “小品”这个词不是外来的,自古就有,但老祖宗们写小品的时候,不懂什么叫“包袱”,不知道什么叫“笑点”,写不出“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样的台词儿来。

  小品最初是指短小、精练的文字内容。在明、清两代,文人们喜欢玩儿,用俗话说,爱搞“闲白儿”,有像袁枚那样钟情于吃的,有像汤显祖那样写剧本搞娱乐的,也有像文震亨那样鼓捣收藏的。这种性格移植到了文学创作里,就也显得闲散起来他们不耐烦读长篇大论的东西,也没多少心思写这样的文章,于是就偏爱短小的篇章。

  在万历年间,出版了一本《苏长公小品》,序言里面说,选这个作者的文章时,把一些“短而隽异”的放在了书的前半部分,称之为小品文。什么叫隽异?就是风格迥异不俗。所以古代人就这么定义了小品的特点。

  明清时期,小品特别盛行,这种文章有时像散文,抒发点情怀,有时像记叙文,讲个小事儿,还有时候像议论文,阐明一些观点什么的,反正都不是很长。

  说起古代写小品的高手,晚明的时候有袁宏道。此人做官时敢和黑恶势力顶牛,是个不错的人,卸职不干的时候,喜欢旅游,是个有情调的人。这个人爱旅游到了什么地步呢?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与其死在床上,还不如出门旅游死在一块冷石上。可见痴迷的程度。袁宏道写过一本《西湖杂记》,收录了很多小品。他的小品文挺清新的,意味也比较隽永,对明清两代的小品有不小的影响。

  另有一位叫做张岱,也是明代人。他写过一本《陶庵梦忆》,里面的文章都是讲明代世相的,什么茶楼酒肆、斗鸡走狗,雅的俗的写了个遍,以至于后世的学者们研究明代人的物质生活时,就从这本书里找证据小品虽小,影响却不小呢!

标签:搞笑小品剧本,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