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培根人生随笔pdf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7-12-24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09人浏览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献辞 谨以此敬献于 英格兰海军大将巴金汉公爵 公爵阁下: 所罗门有一句名言:英名常能流芳百世。尊敬的先生,您的英名必将流 芳百世,正如此话所说。值此拙作 《随笔集》出版之际,请允许我将阁下的 大名冠于书首,以炳盛德,并略表区区之诚意。此书乃鄙人平生著作之中, 最为大众所欢迎者,其主题均系关于人性以及人生问题之研讨。当此书新版 付印之际,在内容和篇数上较前都有所增加,面目已焕然一新。本书发行拉 丁语和英语两种版本。拉丁语是通行世界的语言,所以我祝愿阁下的大名亦 将伴随这一版本而远播大地。前此,鄙人曾将拙著 《伟大的复兴》奉献于英 王陛下,将 《亨利第七本纪》(也有拉丁文版本)以及《自然的历史》奉献 于王子殿下,在这里,请允许我将这一部作品,奉献给阁下您。 尊敬的阁下,为了以上几部书的完成,首先应当感谢上帝赐我以灵感, 而鄙人则曾为之付出了多年殚精竭虑的勤勉努力。 衷诚祝愿 上帝保佑您! 您最恭顺的仆人 弗兰西斯·圣奥尔本子爵① 我写书不是为了消度空闲时间和仅供人们娱乐消遣。 我所关心的乃是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是我愿意借助于正确 和健全的理留思考来加以改善的。 ——培根致友人书信 (1609年) 培根人生随笔 论线 “什么叫真理呵?”玩世不恭的犹太总督彼拉多曾取笑说,他提这个问 ② 题却是根本不期望得到回答的。世上还曾有一种毫无原则的人 ,他们认为具 有一种信念就等于戴上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事。这种怀疑 论的哲学派别虽早已消亡,但持这种观点者却仍有人在——只是他们未必象 古人那样坦率。 使人们宁愿信任谎言,而不愿追随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 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想象,而且是由于谎言更能迎合人类某些 ③ 恶劣的天性。希腊晚期哲学家中 有人曾探讨过一个问题。他不理解,究竟是 谬误中的什么东西,能吸引人宁愿坚持它。既然谬误不像诗那样优美,又不 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也许因为真理好象平 凡的日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化妆舞会,远不如在烛光下所 显现的幻影那样华丽。 真理犹如珍珠,它在日光下最澄彻。而并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只是在 摇曳不定的烛光中幻化浮光。 似是而非的谎言令人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心中那种种自以为是、自以 为美的幻觉、虚妄的估计、武断的揣想都清除掉,就将使许多人的内心显露 出原来是多么地渺小、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难道有谁不 相信这一点吗? ① 曾有人责备 “诗”,诬之为“魔鬼的药酒”,因为诗不仅出自幻想,而 且其中总有着虚幻的影子。但其实诗又怎能比谬误更为诱惑人呢?但尤其有 害的,不是那种浮夸一时的谎言,却是那种根深蒂固盘踞人心深处的谬误。 但无论如何,真理就是自身的尺度,神圣的教义是——要追求真理,要 认识真理,更要信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美德。 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最初日子里,他首先创造的东西就是知觉之光,其次 ① 创造了鲤智之光,最后他又以良知的光明启示于人类 。上帝既把光明给予了 浑饨的物质世界,又以光明照亮了人类的心灵世界,并且至今他还在把圣光 赐予他所恩选的臣民。 ② 有一派哲学在其他方面是肤浅的,但其中一位诗人 却曾说过一句十分高 明的话,他说: “站在高岸上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垒 中遥看激战中的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 后俯视来路上的层层迷障、烟雾和曲折更愉快了!”——只要能这样俯看世 界者不自傲,那么这些话的确说得好极了!是啊,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 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心灵永远以真理为枢轴而转动,那么 1 ①见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8 章。彼位多是罗马委派的犹太国总督。传说他审讯那稣,当那稣 说,我来到世间是传播真理时,他问了这样一句话。 ② 指古希腊、罗马的怀疑主义哲学。 ③ 指古希腊人卢西恩 (Lucianl25—180 )。 ① 此语源干柏拉图。柏拉图曾在 《理想国》一书中批评诗歌迷惑人,后来中世纪经院派学者中亦有人责备 诗歌是 “魔电之诱饵”、“药酒”等。 ① 见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 章。 ② 指伊壁鸩鲁派哲学家卢克莱修 (Lucretius ,罗马人,约前99— 约前55 )。 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了。 以上谈了神学和哲学的真理,还要再谈谈实践的真理。甚至那些行为卑 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是一种崇高的德性,而伪善正如假市,也许 可以购取货物,但却贬低了事物真正的价值。这种欺诈的行为象蛇,不能用 ① 脚却只配用肚皮走路 。 ② 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所以蒙田 在研究谎言一词为何如 此可憎时说得好: “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人,他在上帝面前是狂妄 的。在凡人面前却很怯懦。” 因为谎言是面对上帝却逃避凡人的。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回到人间 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因此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 未日审判的钟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这乃是一个严正的警告啊! ① 《圣经》中的故事,说蛇引诱亚当、夏娃犯罪,于是神诅咒蛇:“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 ② 蒙田 (1533—1592),法国名作家,著有 《散文集》。 论死亡 犹如儿童恐惧黑暗,人对于死亡的畏惧,也由于听信大多的鬼怪传说而 增大。 其实,与其愚蠢而软弱地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冷静地看待死——把它 看做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看做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当然,将死亡看作尘世罪孽的赎还和通向天国的大道,这种信念是神圣 而富于宗教意味的。而将死亡看作对大自然的献祭,因而对之畏惧却是怯懦 的。但是,在那种宗教的沉思中,也未免掺杂有虚伪的迷信。在一些修道者 的禁欲书籍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论调:试想一指受伤就何其痛苦!那么当死 亡侵损人的全身时,其痛苦更不知大多少倍。实际上,真正的死亡痛苦倒未 必会比一指的伤痛为重——因为人身上真正致命的器官,并非就是感受最灵 敏的器官啊!所以,塞尼卡 (以一个智者和一个凡人的身份)讲的话是对的: “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死亡前的呻吟,将死时的 痉挛,亲友的悲嚎,丧具与葬仪,如此种种都把死亡衬托得十分可怕。 然而,人类的感情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对死的恐怖。人心 中有许多种感情,其强度足以战胜死亡——仇汽压倒死亡,爱情蔑视死亡, 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巨大的哀痛使人扑向死亡。唯独怯懦软弱使人在还未 死亡之前就先死了。 在历史中我们曾看到,当奥陶大帝自杀后,他的臣仆们只是出自忠诚和 同情 (一种软弱的感情),而甘愿毅然为他殉身。塞涅卡说过:满足和腻味 也能致人于死命—— “厌倦和无聊会令人自杀,尽管他既不英勇又不悲惨。” 但有一点更应当指出。那就是,死亡征服不了伟大的灵魂。具有这种灵 魂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也绝不会失其本色。 奥古斯都大帝直到死时还在怀念爱情: “永别了,丽维亚,要牢记我们 的过去。” 提比留斯大帝根本不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伦所说: “他虽然体力 日衰,智慧却敏锐如初。” 菲斯帕斯幽默地等待死亡降临,他静坐在座椅上说: “我就这样变成神 吗?” 卡尔巴之死来自不测,但他仍然勇敢地对那些行刺者说: “杀死我吧, 如果这对罗马人民有益处!”结果他从容地引颈待戳。 ① 塞纳留斯 直到临死前还在工作,急切地说: “你们还需要我做点什么, 快点拿来。”这种例子,多得不胜枚举。 那些斯多葛学者们对于死亡却未免过于看重了。他们曾不厌其烦地讨论 对死亡的准备,其实倒不如朱维诺说得好: “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的恩惠 之一。” 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婴儿出世可能与死亡一样痛苦。在炽烈如 火的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痛楚的。而一个坚定纯洁、有信念的心灵 也不会为死亡而恐怖。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 够说: “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 ① 奥古斯都、泰比瑞斯、菲斯帕斯、塞纳留斯,均为古 罗马皇帝及英雄人物。 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搅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 大门——正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却将为人类所敬仰! 论宗教信仰的一致性问题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支柱之一。如果宗教信仰是平和的,那么这 个社会将是幸福的。 对于 (非基督教的)异教徒来说,他们似乎从来不曾为信仰和见解的不 同,而陷于纷争。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宗教虽有典仪却缺乏迷信吧。只要想想 他们的教长都是浪漫的诗人,你就可以理解他们的宗教到底是什么了。但是 ① 我们的上帝却是一位 “忌邪”之神,因此他既不允许有不纯的信念,也不允 许奉把异教的神灵。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信仰保持一致,这个问题值得深 究一下。 保持信仰一致 (这是追随于上帝的又一个目标)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 与教会内部的人有关,一是与教会外部的人有关。对前者来说,异教与其教 徒是沾污圣灵的,是一切道德败坏中的最恶者。正如由人体伤口进入的异物 导致腐败一样,精神上的腐败也会由此而来。 所以,再没有比散布对于信仰的各种不同见解,更足以导致宗教分裂的。 这犹如有人呼唤——看哪,基督正在旷野之中!而另一些人也在呼唤——看 哪,基督正在圣坛之上!那么让我们究竟追随谁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 好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这就是基督自身说过的那句名言: “你们既不要出 去,也都不要相信!”① 圣保罗 (他的使命是要感召那些无信仰者)曾说: “如果一个异教徒听 到你们这些各讲各的理的教义,他恐怕只会认为这里有一群疯子。”对于本 来就无信仰的无神论者,看到宗教之中的这种矛盾冲突,更会使他们远离圣 殿,而高踞于 “亵读者”的座位之上了。 从前有一位幽默家虚拟了一套丛书,其中有一本名叫 “异端教派的摩尔 ② 舞。” 在谈论如此重大问题时援引此例,也许未免不恭。然而它所嘲弄的却 正是异端攻讦者那种可笑的嘴脸。 信仰的一致会给教徒带来和平。而和平就是幸福,和平树立信仰,和平 培养博爱。这样,以前浪费于写争论文章的精力,现在就可以转移到写信仰 和诚实忏悔的论文上了。 至于如何使信仰一致,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有两种极端的看法。对某些 激烈分子而言,所有的调和妥协都是可憎的。正如 《旧约》中所说:“和平 不和平与你何干?使者你转回身去吧!”这一派人是宁可不要和平只要宗派 的。与此相反的做法是,有些教派一味追求妥协折衷,甚至不顾信仰的基本 原则。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是应当避免的。协调信仰的最好原则,应当根据 基督为人类制订的两条貌似相反的原则,就是: —— “凡是不帮助我们的,就是反对我们。”(凡不是我们的朋友者, 就是我们的敌人) —— “凡是不反对我们者,就是帮助我们。”(凡不是我们的敌人者, ① 见 《旧约·出埃及记》第20 章第5 节: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象,也不可 有什么形相来象征天上、地下及水中万物,不可跪拜或侍奉那些偶象。因为你的神我那和华是忌邪的神。” ① 《新约·马太福音》24 章26 节: “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者说, 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相信。” ② 古代英国的民间舞。多在5 月1 日举行。原文作:M0rrjpanu 。 就是我们的朋友) 换句话说,只要在信仰的大前提上没有分歧,那些观点,教派和解释上 的差别,就可以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为之煽动分裂。 在这里我还略有一点小小的见解。 大家应该注意,使宗教信仰分裂的原因,往往是两种性质的争论。 一种是所争论的论点本来分歧并不大,只是由于争论的态度激发了仇 恨。圣奥古斯汀曾这样说过: “基督的服装是天衣无缝的,但是教会的衣服 却有许多种颜色。”因此他又说: “可以允许不同的色彩,但是却不能允许 它的分裂。”这就是说,和谐统一与专制划一并非一回事。 另一种争论本来是关于实质问题的,但愈争到后来,却愈陷于诡辩。一 个有学识的人,有时常会遇到一些无知浅学之辈提出某种表面的异议。他理 解他们,因为他们的意思在实质上和他并无分歧,虽然他们由于误解和浅见 而在攻讦他。人对人尚能如此,那么全知全能的上帝,难道还不能超越世俗 教徒那些表面的纷争,而洞悉他们信仰的实质吗?所以对此类争论,圣保罗 曾这样警告过我们: “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 某些人专喜欢那些新鲜的名词术语,不是让意义支配词藻,而是让词藻 支配意义。 信仰的一致,还有两种虚假的情况。 一种是以盲从的愚昧为基础,正如在黑暗之中,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灰 色的。 另一种是全盘吸收本质上互相矛盾的一切观念和理论。结果将真理与谬 误搅在一起,就象听任铜像的盔甲上沾满污泥一样。 我们要注意,真正的信仰一致,应当有利于巩固人类之间的博爱和社会 的组织。基督徒手中握着两柄剑——一是用于灵魂问题,一是用于尘世问题。 这两柄剑应该各有其用。但是,千万不要操起那另一把剑——这就是穆罕默 ① 德的剑 。我讲这话的意思是,决不可以武力、流血和屠杀来强制地推行一种 信仰。当然,这并不包括对付诸如有人用宗教信仰煽动武装叛乱那样的情况。 若试图以武力统一信仰,那是违背天意的,这是用上帝的一种训谕去否 定另一种训谕。要知道上帝认为,人类不仅是基督徒,而且首先也是人。所 ② 以当罗马诗人卢克莱修 看到阿加门农王以亲生女儿向女神献祭时,他叹息 说: “宗教信仰竟能使人犯下如此的罪恶!” 但如果他还能看到法兰西1572年8月23日巴托罗缪节之夜的异教徒大 屠杀,以及1605年11月5日信徒福克斯谋杀英王和议员的阴谋,他就会更 有理由兴发这种感叹,并且更坚决地反对宗教和主张无神论了! 所以那柄尘世之剑,还是不要为着宗教信仰问题而挥舞吧!而如果把宗 教之剑交给庸众去操持,就更是最荒谬可怕的举动了!这种做法只有魔鬼和 ① 那些 “再受洗派”的狂热迷信分子才会采用。当魔鬼说:“我要升临天堂与 上帝并驾齐驱,”这固然是肆无忌惮的读神言论,但是如果让上帝化为人身 ①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圣主,主张以武力传教。 ② 卢克莱修,古罗马诗人、哲学家,伊璧鸩鲁学派。生于前97—35 年。 ① 再受洗教派,是十八世纪欧洲的一种宗教狂热教派。 并让他说: “我将降临人间与魔鬼一样可怖,”那不就是更肆无忌惮的读神 之举吗?!但是,如果以宗教的名义谋杀君王、屠宰人民,颠覆国家和政府, 把圣灵的徽识由鸽子变成兀鹰和乌鸦,把普渡众生的慈航变做凶残的海盗之 船。其所作所为不正是这种读神之举吗? 因此,对于一切以宗教和信仰名义进行煽动的暴力行为,以及一切为这 种行为辩护的邪说,君王们应当用他们的法律和剑,学者们应当以他们的笔 ——尤如天使挥动夺魂的金杖,最无情地将其投界豺虎,投诸地狱! 在一切关于宗教的理论中,最高明者无过于使徒圣雅各的这句话: “愤怒的情感不能体现上帝的正义!” 还有一位古代神学家也说过同样坦率的话: “凡以压力压制别人信仰的人,肯定具有本身的目的和私利!”这话实 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呵! 论报复 报复是一种野蛮的司法。人的天性愈是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就愈是应 当剪除它。如果一种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那么私相报复却是根本否定了法 律。 其实,报复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 谅别人的冒犯,就使你高于冒犯者了。这种大度容人是君子之道。据说所罗 门曾说: “不报宿怨乃是人的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 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 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的生性险 恶,这种人也不过象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它的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自报复,那或许还可宽恕。但这也 要注意,你的报复要不违法因而也能免除惩罚才好。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 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二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处时。 有人只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还是可赞佩的。因为报复的动 机不仅是为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恶劣的懦夫却专 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以暗箭射人,却又不让人弄清箭从何来。这就未免 如同鬼蜮了! ①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 大公说: “《圣经》曾经教导我们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宽恕背义的朋友。” 但是 《圣经》中约伯却高明得多,他说:“难道我们只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 ② 要坏的吗 ?”对于朋友,岂非也可以这样提问吗? 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还是可 以痊愈的。 ③ 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例如为恺撒被刺 ,为波提那克 斯和亨利第三之死而复仇。然而为私仇而斤斤图报却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 怨而积心图谋报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妖巫般的阴暗生活。他们为此而 活着时有害于人,为此而死也是不利于己的。① ① 佛罗伦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文艺复兴发祥地之 ② 语出 《圣经、旧约、约伯记》。 ③ 恺撒,古罗马统帅,已见前注。死后由奥古斯都大帝为之复仇。 论逆境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这是塞涅卡模仿斯多 ① 葛派哲学讲的一句名言 。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 中出现的。塞涅卡还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 “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 无畏的神人。”这是一句诗一样美的妙语。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 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罐里飘洋过海的。②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是架着血肉之躯的 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人生之海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 为难能。 《圣经》的《旧约》启示人以顺境之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通 ① 过逆境去争取幸福 。 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 ② 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 。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决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 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象中去汲取启示吧。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香,通过烈火焚烧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 恶劣的品质将在幸福中呈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① 塞涅卡 (?—65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② 这是流传于古希腊的神话。赫克里斯是大力士,曾解救因偷盗天火给人类,而被天神锁于高加索山上的 普罗米修斯。 ① 《圣经》中的《旧约》,劝诫人类信仰上帝以获取幸福。《新约》则劝诫人类要承受因信仰而可能招致 的痛苦。 ② 见 《圣经·约伯记》,所罗门,《圣经》中的古代著名国王,富有智慧。 论伪装与沉默 沉默是弱者的智慧和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现实,直言不讳。因此,保 持沉默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 ① 塔西佗说:“里维娅兼有她丈夫的机智和她儿子的深沉。机智来自奥古 ② 斯都·恺撒,而深沉正是提比留斯的优点。”当莫西努斯 建议菲斯帕斯进攻 维特亚时,他这样说: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既不是奥古斯都的智谋,也并 非提比留斯的深沉。” 这些话里都区分了那两种素质——智谋与深沉的不同。而对此二者,确 实是应当认真辨别的。 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 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 界限——那么这种人我们认为他是掌握了沉默的智慧的。他懂得怎样运用塔 西佗所说的那种政治的艺术。 而一个人如果不具有这种智慧的判断力,他又很可能沉默得过分,以至 对该讲的话也不敢讲,从而暴露了他的软弱。 君子坦荡荡。强者往往具有光明磊落的精神,表现出能谋善断的作风。 他们正象那种训练有素的马,善于识别何时可以速行,何时应当转弯。既能 运用坦率的好处,又懂得在何时必须沉默。而虽然他们因不得已而沉默,由 于人们对他一贯的信任也不易被识破。 掩饰事物真相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沉默。沉默就使别人无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机会。 第二种是作转移注意的暗示。这就是说,只暴露事情中真实的某一方面, 目的却是掩盖真相中更重要的那些部分。 第三种是伪装。即故意设置假相,掩盖真相。关于这一点,经验表明, 善于沉默者,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可以称作牧师的美德。守秘密的牧师 肯定有机会听到最多的忏悔。却没有谁会愿意对一个长舌人披露自己隐私 的。 正如真空能吸收空气一样,沉默者能吸来很多人深藏于内心的隐曲。人 性使人愿意把话向一个他认为能保守秘密的人倾诉,以求减轻自己心灵的负 担。还可以说,善于保持沉默是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另一方面,赤裸裸的暴露总是令人害羞的 (无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 而一个善于沉默的人,则显得有尊严。所以说,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我们 可以发现,那些饶舌者都是空虚可厌的人物。他们不但议论知道的事情,而 且议论他们所不了解的事情。还应当注意,沉默不仅应节制语言,而且应当 克制表情。通常在观察人的时候,最微妙的显露内心之处,莫过于他的嘴部 线条。表情是内心的显露,其引人注意和取得信任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语言。 再说第二点。掩饰和装假有时是必要的。尤其在一个人对某事知情,却 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因为对一个可能了解内情者,关心的人一定会提 出各种问题,设法诱使他开口。即使他保持沉默,聪明人从这种沉默中也能 窥见某些迹象。所以说某些模棱两可的含糊之言,有时正是为了保持必要的 ① 里维娅,古罗马皇后,奥古斯都大帝之妻,提比留斯之母。 ② 莫西努斯,罗马将军,公元一世纪人。菲斯帕斯,罗马皇帝。 沉默,而不得不穿上的一件罩衣。 至于第三点,即作伪或说谎,那么我认为,即令它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 某种作用,但总之,其罪恶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经常作伪者决不是高明的 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初起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作一点伪, 但后来他就不得不作更多的伪,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连的一切。作伪的需 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 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方的意图,西班牙人有一句成语:说一个假的意向, 以便了解一个真情。 但作伪有三种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 防被揭露。第二,说谎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害处,就是 说谎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因此,比较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保持坦率真诚的形象,又掌握善于沉 默的艺术。但不在万不得已时,不要作虚伪的人。 论家庭 在子女面前,父母不得不隐藏他们的各种快乐、烦恼与恐惧。他们的快 乐无须说,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能说。子女使他们的劳苦变甜,但也使 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加了他们生活的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 忧惧。 虽然动物也能传宗接代,绵绵不绝;但只有人类才能有荣誉、功德和持 续不断的伟大工作。然而,为什么有的没有留下后代者却留下了流芳百世的 功业?因为他们虽然未能复制一种肉体,却全力以赴地复制了一种精神。因 此这种无后继的人其实倒是最关心后事的人。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最大,因为 子女被他们看作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所创事业的一部分。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会有不合理的偏爱。所罗门曾告诫 ① 人们: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在家庭中,最大或 最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优遇。唯有居中的女子容易受到忘却,但他们却往往 是最有出息的。 在子女小时不应对他们过于苛吝。否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甚至投机取 巧,以至堕入下流,即使后来有了财富时也不会正当利用。聪明的父母对子 女在管理上是严格的,而在用钱上则不妨略为宽松,这常常是有好效果的。 作为成年人,绝不应在一家的兄弟之间挑动竞争,以至积隙成仇,使兄 弟间直到成年,依然不和。 意大利风俗对子女和侄甥一视同仁,亲密无间。这是很可取的。因为这 种风俗很合于自然的血统关系。许多侄子不是更象他的一位叔、伯,而不象 父亲吗? 在子女还小时,父母就应当考虑他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 这时他们最易塑造。但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并不是孩子小时所喜欢的,也就 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如果孩子确有某种超群的天才,那当然应该扶植发 展。但就一般情况说,下面这句格言是很有用的: “长期的训练会通过适应 化难为易。”还应当注意,子女中那种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幼子,常常会通 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 ① 语出 《旧约·箴言》,第10 章,第1 节。 论婚姻 成了家的人,可以说对于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因为家庭难免拖累于 事业,使人的许多抱负难以实现。 所以最能为公众献身的人,往往是那种不被家室所累的人。因为只有这 种人,才能够把他的全部爱情与财产,都奉献给唯一的情人——公众。而那 种有家室的人,恐怕只愿把最美好的祝愿保留给自己的后代。 有的人在结婚后仍然愿意继续过独身生活。因为他们不喜欢家庭,把妻 子儿女看作经济上的累赘。还有一些富人甚至以无子嗣为自豪。也许他们是 担心,一旦有了子女就会瓜分现有的财产吧。 有一种人过独身生活是为了保持自由,以避免受约束于对家庭承担的义 务和责任。但这种人,可能会认为腰带和鞋带,也难免是一种束缚呢! 实际上,独身者也许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 但很难成为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迁逃,所以差不多一切流窜犯都 是无家者。 作为献身宗教的僧侣,是有理由保持独身的。否则他们的慈悲就将先布 施于家人而不是供奉于上帝了。作为法官与律师,是否独身关系并不大。因 为只要他们身边有一个坏的幕僚,其进谗言的能力就足以抵上五个妻子。作 为军人,有家室则是好事,家庭的荣誉可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勇气。这一 点可以从土耳其的事例中得到反证——那里的风俗不重视婚姻和家庭,结果 他们士兵的斗志很差。 对家庭的责任心不仅是对人类的一种约束,也是一种训练。那种独身的 人,虽然在用起钱来很挥霍,但实际上往往是心肠很硬的,因为他们不懂得 怎样去爱他人。 一种好的风俗,能教化出情感坚贞严肃的男子汉,例如象优里西斯 ① (Ulysses) 那样,他曾抵制美丽女神的诱惑,而保持了对妻子的忠贞。 一个独身的女人常常是骄横的。因为她需要显示,她的贞节似乎是自愿 保持的。 如果一个女人为丈夫的聪明优秀而自豪,那么这是使她忠贞不渝的最好 保证。但如果一个女人发现她的丈夫是妒忌多疑的,那么她将绝不会认为他 是聪明的。 在人生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有合适的对象,任何时候结婚都是有道理的。 但也有一位古代哲人,对于人应当在何时结婚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年 纪少时还不应当,年纪大时已不必要。”① 美满的婚姻是难得一遇的。常可见到许多不出色的丈夫却有一位美丽的 妻子。这莫非是因为这种丈夫由于具有不多的优点,反而更值得被珍视吗? 也许因为伴随这种丈夫,将可以考验一个妇人的忍耐精神吧?如果这种婚姻 出自一个女人的自愿选择,甚至是不顾亲友的劝告而选择的,那么就让她自 ① 优里西斯 (Ulysses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是远征特洛伊的希腊军团首领之一,足智多谋。曾被困于海 岛上,为仙女克立普索所爱,许以长生不老。但他念夫妻之情,拒绝了仙女而回到了妻子身边。 ① 指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Thales )。卒于前546 年,终 生独身。此话自普鲁塔克 《论文集》(Symposiac ) 问答篇第6 章。亦见于蒙台涅 《散文集》。 己去品尝这枚果实的滋味吧。 论嫉妒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 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 ——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 《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 士则把它称做一颗 “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 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此,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 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 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 妒属于公妒,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 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 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 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定是好打听闲话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 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 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其实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 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所以古话说: “多管闲 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 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 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 容易嫉妒别人的。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 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那种品格 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 ① 更加为之惊叹。象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 就曾如此。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 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于他,他也会 ② 为此产生嫉妒的。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 ,就非常嫉妒诗人、画 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居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 最后,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嫉妒。因为如果别 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些方面的无 能,从而刺伤了他们,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人可以允许 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 ① 纳西斯 (Narses , 472—568 ),东罗马帝国的将领。铁木尔,成吉思汗的儿子,蒙古名将。 ② 阿提安 (117—138),古罗马皇帝。 ③ 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 。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哪些人能够避免嫉妒。 我们已懂得,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 嫉妒。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一个有崇高美德 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 苦功。它是应得的。 所以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 新地位为止。而富家的一个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 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胄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 所承认。同样,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 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为人们看到这 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 的一味良药。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 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 “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 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 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 同情。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处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 恨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 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这种人总想在 一切方面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 者。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 关紧要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风。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于享有某种优越地位的人来说,与其狡诈地 掩饰,莫如坦率诚恳地放开 (只是千万不要表现出骄矜与浮夸),这样招来 的嫉妒会小一些,因为对于前一种人,似乎更显示出他是没有价值因而不配 享受那种幸福的,他们的作假简直就是在教唆别人来嫉妒自己了。 让我们归纳一下已经说过的吧。我们在开始时说过,嫉妒有点接近于巫 术,是蛊惑人心的。那么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采用点巫术,就是把那容易 招来嫉妒的妖气转嫁到别人身上。正是由于懂得这一点,所以有许多明智的 大人物,凡有抛头露面出风头的事情,都推出别人作为替身去登台表演。而 自己则宁愿躲在幕后,这样一来,群众的嫉妒就落在别人身上了。事实上, 愿意扮演这种替人出风头角色的傻瓜天生是不会少的。 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是公妒。 公众的嫉妒比个人的嫉妒多少有点价值。公妒对于大人物,正如古典希 腊时代的流放惩罚一样,是强迫他们收敛与节制的一种办法。 所谓 “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对于一个国家是具有严重危险性的 一种疾病。人民一旦对他们的执政者产生了这种公愤,那么就连最好的政策 也将被视为恶臭,受到唾弃。所以丧失了民心的统治者即使在办好事,也不 ③ 该隐与亚伯的故事出于 《圣经》。他们是兄弟俩。由于该隐嫉妒亚伯,遂杀其弟。 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因为人民将把这更看作一种怯懦,一种对公愤的畏惧— —其结果是,你越怕它,它就越要找上门来。 这种公妒或公愤,有时只是针对某位执政者个人,而不是针对一种政治 体制的。但是请记住这样一条定律:如果这种民众的公愤已扩展到几乎所有 的大臣身上,那么这个国家体制就必定将面临倾覆了。 最后再做一点总结吧。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 强、最持久的了。所以古人曾说过: “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同时还有人观 察过,与其他感情相比,只有爱情与嫉妒是最能令人消瘦的。这是因为没有 什么能比爱与妒更具有持久的消耗力。但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 因此它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 《圣经》曾告诉我们,魔鬼所以要趁着黑 ① 夜到麦地里去种上稗子 ,就是因为他嫉妒别人的丰收呵!的确,犹如毁掉麦 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的! ① 出自 《马太福音》,第13 章,第25 节。 论爱情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人生中更有欣赏价值。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既是喜 剧也是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常常招致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的 ① ② 魔女 ,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 (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 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这说明伟大的精神 ③ 和伟大事业可以摒除过度的激情。然而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 。前 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一个严肃明哲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 领没有城府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① 埃辟克拉斯 曾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舞台。”似乎一个本 该思考天意,追求高尚目标的人,却应一事不做而只拜倒在一个小小的偶象 面前,成为自己感官的奴隶——虽然还不是口腹之欲的奴隶 (那简直与禽兽 无异了),即娱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 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词令只能招人耻笑。 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 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 说得好: “人在爱情中不会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 的,就是在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 (他)也在爱他(她)。所 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 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 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 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荷马早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巴立斯王 子竟拒绝了天后朱诺 (财富女神)和密纳发 (智慧女神)的礼物。这就是说, ① 溺身于情的人,是甘愿放弃财富和智慧的 。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 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在后一情境中不易得到爱情。人在这样 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 “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 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 因为爱情一旦干扰事业,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使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 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潜伏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就必然 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致人以完善。但那荒淫纵欲的爱, 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① 古希腊神话,传说地中海有魔女,歌喉动听,诱使过往船只陷入险境。 ② 原文为 “Euries”,传说中的地狱之神。 ③ 安东尼,恺撒部将。后因迷恋女色而战败被杀。克劳底亚,古罗马执政官,亦因好色而被杀。 ① 埃辟克拉斯 (前342— 前270 年),古罗马哲学家。 ① 古希腊神话,传说天后朱诺,智慧之神密纳发和美神维纳斯,为争夺金苹果,请特洛伊王子评判。三神 各许一愿,密纳发许以智慧,维纳斯许以美女海伦,天后许以财富,结果王子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 论权位 身处高位者是三重意义上的臣仆——君主和国家的臣仆,名誉地位的臣 仆以及事业的臣仆。所以,他们没有自由——没有言行的自由,也没有支配 时间的自由。 为谋得高位或者说为凌驾他人之上,宁可以失去自由为代价;人性的这 种欲望真是不可思议!何况取得权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人在这条路上要忍 受许多痛苦,然而得到的却未必不是更深的痛苦。 为了取得权势,人们常常不择手段。但即使达到高位也往往坐不安稳, 一旦倒台便是身败名裂。因此,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正如古语所说: “早 知今日,何必当初!”然而,识时务者又有几人?在宦海激流中,人们常常 是在应该退时不肯退,想要退时已退不成。 但是,人性偏偏迷恋于权势。也许因为默默无闻的寂寞是难捱的。正如 那些老人,尽管已届风烛残年,却仍然闲坐在热闹的街口,借此追忆往昔的 尊荣。 有趣的是,身处权位的人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而如 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他们能引以自 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他们得到骄傲和荣誉,尽管与此 同时,他们的内心中也许恰恰相反。他们会时时感到忧虑,尽管他们只有在 结局到来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身居权位的人,往往没有时间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塞涅卡说: “尽管 名满天下,自己却一无所知,这样死去是不幸的。”有权势者,既能行善也 能作恶,不过作恶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最好还是不做。行善的意向是值 得嘉许的,但单纯停留在好的意向上,虽然上帝可以接受,对于人世来说还 不如一场梦。许多有利人类的好事,要办成都需要借助于权势。 成功与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同时具备这两者的人,是幸福 的。所以,一个人行事应当做到,即使面对上帝也不感到亏心。如此方能获 得灵魂的 “安宁”。正如圣经中所说:“直到上帝看到他所创造的一切都很 好,才在第七日停止工作,放心地休息了。”身处权位者,应该以此为自己 工作的榜样。此外,还应从过去那些不称职者身上吸取反面的教训。当然, 这样做不应当是为了贬低他人,而是为了避免重蹈他人的旧辙。同样,如果 有所变革,也不应是为了诋毁历史,而是为了为后人开创好的先例。 掌权者应当研究历史。尤其要注意分析好的事物是什么时候蜕化和怎样 蜕化的。同时还应当了解当代与历史的不同特点。对于历史,应当寻找其中 最优秀的东西。而对于现代,则应当寻找当前最切用的东西。应当力求使自 己的行动有规律性,以使人们能有所遵循。绝不要过于自信和自负。当需要 变更成规时,应该把这样做的理由向公众解释清楚。 掌权者享有特殊的权利,这是应该的。但对于这种特权,与其炫耀,不 如默享,更不应当滥用这种特权干预法律,同时,也必须照顾下属们的权益。 对下属的事,只应做原则性的指导,而不要事事插手。 要善于接受并且寻求对你有益的忠告和建议,不要把那些 “好管闲事” 的热心人拒之门外。 掌权者易犯的过错有四点:延误、受贿、蛮横和被欺惑。避免延误的办 法是:信守时间,当断则断,不要把必须做的事积压起来。矫治贿赂的恶习, 除了杜绝下属接受不义之财,也决不给那些行贿者恩惠和利益。不仅不能受 贿,而且不能给人留下你可以用财物收买的任何疑点。要使人知道你不仅反 对受贿,而且憎恨行贿者。如果对某件先已决定的事情,无明显理由突然改 变原则或意图,那么就可能引起主管者因收受了某种贿赂而改变意图的嫌 疑。因此,当改变一个观点或做法时,一定要把这样做的目的以及改变的原 因公布于众。 要注意,一个仆人或一个亲信,由于与有权势者的密切关系,常常可以 成为通向贪污受贿的秘密渠道。 至于蛮横,应当知道,这比严厉更糟,严厉能产生敬畏,而蛮横却只能 招致怨恨。处高位者最好不要轻易责骂下属,如果非责备不可,态度也要庄 重严肃,绝不可使用讥讽的口气。 至于被欺惑,那要比受贿赂危害更大。因为贿赂只是偶然发生的,而一 个掌权者如果易于受欺惑,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不自觉地照别人的意志办事。 所罗门曾说:“讲私情没有好处。它使人为了得到一块面包而破坏法律。” 还有一句古话说得好: “地位展示性格。”这就是说,在高位上的表现将使 人的品格暴露无遗。这句话相当有道理。 塔西佗曾批评卡尔巴说: “假使他不曾成为帝王,大家倒会相信他有雄 才大略,有能力治理国家。”而对于菲斯帕斯他却说: “掌权以后他的人格 得到增进。”第一句话批评卡尔巴的失败,而后一句话则赞许菲斯帕斯的修 养。地位愈高修养愈增,这是具有善的品格的最好证明。因为荣誉是来自、 或者说只应该来自于美德。但世人往往当其未得志的时候,尚能具有某些美 德,而一旦有了权势,就丧失了这种美德。这正如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一 样,在启动时很迅速,而在行进中则缓慢下来了。 取得权势的路是不平坦的。在这条道路的开端,参加某一政派是必要的。 但一旦达到相当地位后,就应当退出派争寻找平衡。当权者对前任的荣誉要 珍视和公正,否则当你引退时,人们也会用同样的办法报复你。 对于前后左右的共事者,应当相互关照。宁可在他们不想会见时会见他 们,也不要在他们想求见时拒绝他们。在谈话中以及答复下属的问题时,不 如忘记自己是一个地位高的人,切不可念念不忘自己的高位而摆出一副官僚 的架子。应该使人得到这样一种印象: “他在生活中是平凡的,在职务中却 是超众的。” 论勇敢 ① 有人曾问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 : “什么是一个演说家最重要的才 能?”他回答说: “表情。”“再其次呢?”“还是表情。”这个故事也许 人熟能言,但还是发人深省。 德摩斯梯尼是个演说家,对他所如此推重的才能——表演,却未必擅长。 但他为什么把 “表情”看得这样高,以至压倒了其他一切,如吐字明快,语 言独创等;乍看起来真是怪事。但只要深思一下就会悟出道理。人类的本性 中是愚昧多于才智,而做作的表情则往往能打动愚者的心,这正是利用了人 性的愚蠢。 与此很相似,如果问,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 一,大胆;第二,大胆;第三,还是大胆。尽管大胆常常是无知与狂妄的产 儿,但却总能迷惑并左右世上许多愚人。甚至这种狂妄的盲勇有时还能唬住 某些智者——当他们意志不够强的时候。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上的大胆能创造奇迹,但在专制或君主制度下,就 很难如此。盲目的勇气是不能信赖的,它总是在不知其后果之可畏者那里最 强,否则就要消失了。在政治上颇有一批江湖术士,他们给人治病靠的不是 ① 学识而是侥幸。这种人办事往往象穆罕默德 呼叫大山。穆罕默德曾当众宣布 他能把一座山召唤到面前。人们都来了。他对那座山发了一次又一次命令, 山却依然屹立不动。结果穆罕默德只好说:“既然山不肯到穆罕默德这里来, 那么就让穆罕默德到山那里去吧!”同样,那些政治上的江湖术士们,当他 们大胆预言的奇迹破产时,大概也会采用这种厚脸皮的办法的。 对于饱经世事的人,常把这种无知的大胆者看作笑柄。其实,既然荒谬 就是可笑,那么无畏无忌的狂妄者,总是很少能避免荒谬的。最可笑的事无 过于一个吹牛皮的狂人被拆穿了。这种人不懂,一件事即使很有把握,还是 要留点进退的余地好。这种人办事,就好比棋的僵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 再走下去了。我们要注意,勇敢常常是盲目的,因而它看不见隐伏在暗中的 危险与困难。所以有勇无谋者不宜担任决策的首脑,但却可作实施的干将。 因为在策划一件大事时必须能预见艰险,而在实行中却必须无视艰险,除非 危险是毁灭性的。 ① 德摩斯梯尼 (前384— 前322 ),古雅曲伟大的演说家。据说他天生口吃。为了练习演说,曾口含小石子 说话,并故意到海浪喧闹的海滨练习声力。最后终于成功。 ①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此传说出自 《古兰经》。 论 善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 “仁” (Philanthropia),或者 “人道精神”(humanity),但意义还要深。 善,还不仅是一种慈善的行为。前者反映本质,后者则只是现象。善, 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上帝本身就意味着 “善”。如果人不具有行善的品格,他就不过只是卑贱的鼠辈,既可憎又可 鄙。这种行善的品格也许会施错对象,但却永远不会过分。过分的权势欲曾 ① ② 使得撒旦堕落成魔鬼 。过分的求知欲也曾使人类的祖先失去乐园 。但唯有 行善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 ① 施之于其他生物的。例如土耳其人虽然似乎是一个野蛮民族 ,但他们对狗和 ② 鸟等动物却很仁善。据伯斯贝斯 的记述,有一个欧洲人在君士坦丁堡,由于 戏弄一只鸟,险些被当地人用石块打死。 但人性中这种仁善的倾向,有时也会犯错误。所以意大利有句嘲讽话: ③ “过分仁慈,就是傻瓜”。马基雅弗利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使人成为软 弱的羔羊,以供那些暴君享用。”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确实没有其他法律、 宗教或学说,比基督教更鼓励对人类的博爱了。为了不做滥施仁爱的傻子, 我们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的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 轻信和软心肠常常诱使老实人上当。比如我们就绝不应该把一颗珍珠赠给伊 ④ 索那只公鸡——因为它本来只配得到一颗麦粒 。 《圣经》中曾说:“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 ① 也给作恶的。” 但上帝绝不把财富、荣誉和才能对人人平均分配。一般的福 利应该人人均沾。而特殊的荣耀就必须有所选择。另外要小心,我们在做好 事时,不要先毁了自己。神告诉我们:要像别人爱你那样爱别人。—— “去 ② 卖掉你所有的财产,赠给穷人,把财富积存在天上,然后跟我来” 。但除非 你已跟神一道走,否则还是不要把你的一切卖掉。不然,你就等于以微泉去 灌溉大河。微泉很快就干涸,而大河却未必增加许多。所以人心固然应该向 善,而行善却不能仅凭感情,还要靠理智的指引。 在人性中既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天然向恶的倾向。那种虚荣、急躁、 固执的性格还不是最坏的。最恶的乃是嫉妒以至祸害他人。有一种人专靠落 井下石,给别人制造灾祸来谋生——他们简直还不如 《圣经》里那条以舔疮 ① 《圣经》中的故事,传说撒旦(Satan)本是神,为了篡夺上帝之位,而堕入地狱,成为魔鬼。 ② 《圣经》中的故事,传说人的始祖亚当、夏娃在天堂,受蛇的引诱,偷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子,于是被 逐出天堂。 ① 本书中时见培根对落后民族的诬蔑之词,反映了他的欧洲中心主义的民族观点,是应当注意批判的。 ② 伯斯贝斯 (Busbechins ,1522—1592),荷兰旅行家。 ③ 马基雅弗利 (Machiavelli ,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政治 家,著有 《君主论》等。 ④ 《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 ① 《马太福音》第5 章,第45 节。 ② 《马可福音》第10 章,第21 节。 ③ 为生的恶狗 ,而更象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这种 “憎厌人类者” ④ (misanthropi)与雅典的泰门正是相反 ——虽然他们的园子里并没有一颗 能供他人使用的树,却也要引诱别人去上吊。这种人也许倒是作政客的材料, 他们犹如弯曲的木头,可以造船,却不能作栋梁。因为船是注定要在海里颠 簸的,而栋梁却是必须能立定脚跟的。 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对于一个善人,我们可以由此去认识他。如果一 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作一个 “世界的公民”—— 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相通的。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 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伤痛的珍贵树木——宁可自己 受伤害也要助人。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 于一切伤害之上的。如果他并不轻视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那就证明他更重 视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钱财。最后,如果一个人竟能像 《圣经》中的圣保罗那 ① 样,肯为了兄弟们的得救甚至甘于忍受神的诅咒——甚至不怕被逐出天国 ; 那么他就必定超越了凡世,而具有主耶稣的品格了。 ③ 《路加福音》第16 章,第21 节。 ④ 泰门,古希腊人。由于愤世嫉俗而看不起人类,曾对雅典人说:我园中有一颗树,我就要砍掉它了,谁 愿意上吊请赶快去。 ① 见 《新约·罗马书》,第9 章、第3 节: “圣保罗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诅咒,与基 督分离,我也愿意。” 论贵族 关于这个论题,我们从两方面讨论。①关于贵族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关于贵族的特质。 在君主制度下如果没有贵族阶级存在,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独裁专 制的帝国——象东方的土耳其那样。因为贵族的存在可以牵制帝王的权力。 贵族控制部分人民,也就分减了帝王的权势。但是在民主制度下,贵族就没 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贵族阶级的存在,将使民主制度更易保持稳定。因为在 民主制下,人们所重视的不是血统与门第,而是学识和能力。例如在瑞士国 中,尽管存在宗教派别和地域差别,但他们的共和国却很巩固。原因就是他 们只重视人的能力,而不去理会人的门第、等级和出身。荷兰的共和制度也 很有效,也是由于他们实行平等主义的原则,公民权利平等,因此人人奉公 守法,并且自觉承担纳税的义务。强大的贵族等级虽然可以加强国威,但也 会因而削减君主的权势。平民固然因之获得高攀贵族等级的刺激,但更多地 是承受着来自贵族的压力。此外贵族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完全是靠榨取 平民的血汗得到维持的。所以贵族人数过多的国家,必定是一个穷国。而贵 族之家凡谱系悠久的,必然会家道衰落,结果在贵族的贫困与尊荣之间,就 会形成很不和谐的对比。 至于贵族的个人品格——可以用一个比喻:当我们看到一座饱经风吹雨 打仍然屹立不动的古堡,或一株饱经风霜依然根深叶茂的伟木之时,是不会 不肃然起敬的。同样地,如果看到一个阅尽历史沧桑而兴盛不衰的世家,其 崇敬之情当然也不会低于此二者。新贵之家所依靠的是权力,而宿贵之家所 依靠的却是威望。第一代贵人在创业时固然有胆魄,但其双手不大可能干净, 不过,在后代的记忆中保留下的将只有他们的光荣,却不会长久记忆他们的 污点。出身显贵者往往好逸恶劳,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蔑视那些终日辛劳之 辈。贵族的品级常常是世代固定的,他们会因而嫉妒那些新生的权贵。但与 此相反,世袭贵族却天生不大会遭到他人嫉妒,因为他们那份荣华富贵是与 生俱来的,人们不得不予以承认。所以,君主应当优先选择贵族中的精英人 物从政,使他们有机会施展其天生的优点。 论叛乱 政治家应当善于发现政治风险的预兆。大自然中 的风暴必有先兆, 当政治动乱到来之前,也必定会有种种征兆。正如俗话所说: “月晕而风, 础润则雨。” 所以,诸如诽谤与蔑视法律,煽动叛乱的言论公 然流行,还有那些 不胫而走的政治谣言,特别是当人们不辨别其真假,而普遍津津乐道的时候 ① ——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预示动乱即将来临的先兆。维吉尔 曾这样描写谣 言之神,说她属于巨人之家族—— 从地母对众神的不满中诞生, 是巨人家族中最小的姐妹。 从历史看,谣言确实常常是政治动乱的前奏曲。维吉尔的见解是对的。 从叛乱的煽动到叛乱的举动之间距离甚小,正如兄弟之于姊妹,阳电之于阴 电一样。谣言足以把政府所采取的甚至最良好的意愿,最良好的政策涂抹得 面目全非。正如塔西佗所说: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 ① 策同样地会得罪人民。” 但是当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如果以为通过施用严酷 的铁腕手段,能压制住这些谣言,并且能防范或根除叛乱,这是错误而且危 险的。因为这种举措反而可能成为加速叛乱的导火线,在某种意义上,冷静 处置这种谣言,比设法压制之可能更有效。还应当分辨塔西佗所说的那种“服 从”。即他们表面上似乎服从,而实际上却在挑剔政府的法令。争论、挑剔、 对来自君上的命令随意批评指责,这种举动往往是走向叛乱的试验。其结局 必然导致无政府状态。尤其当全民的大辩论发生时,如果那些拥护政府者不 敢讲话,而反对政府者却可以畅言无忌的时候,形势就更加险恶。 ② 马基亚弗利 。的见解是对的,他说君主如果不被社会公认为各阶级的共 同领袖,而只被看作某一特殊集团的代理人,那么这个国家就将象一条载重 量不均衡的船一样,行将倾覆了。在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的时代曾发生过这 种情况。因为当时国王自己也加入了宗教纷争中的一个派别,并且决心要消 灭新教派。结果到头来,他曾参加的 “神圣同盟”却掉过枪头反对他。而这 时,他在国家中竟从任何一派中都找不到支持者了。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君 主的权威变成了达到某一宗派集团特殊政治目的的手段,那么这个君主的处 境就危险了。 如果一个国家陷于无休止的冲突和党争之中,那么这也是一种恶兆。因 为它表明人民对政府的普遍信任已经消失。一个政府的各部门应当象天空中 的诸行星那样,每个行星既有自转,但也服从于统一的公转。但如果各部门 人人各行其是,或象塔西佗所说:“其自由的程度与作为臣民的原则不一致”, 那就表明行星运行的秩序乱了套。 “尊严”是上帝授于君王的一种盾牌。因 此上帝对君主最严厉的警告,就是解除这一道保卫君王的屏障。 宗教、法律、议会和财政是组成一个政府的四大部门。当它们被动摇时, ① 维吉尔 (Publius.Vergilius , Msro 公元前70— 前 19 ),古罗马诗人,著有 《牧歌集》、《农事诗集》、 《伊尼特》等。其作品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文学影响较大。 ① 见塔西伦著 《罗马支》一卷,七章,原文作:“当一位皇帝被国人所痛恨的时候,人们对于他的举动, 无论好坏,都要加以非难。” 塔西佗 (PubliusCornelinsTacltns ,约公元前55—12 )古罗马历史学家。 ② 马基亚弗利 (1469—1527)弗罗伦萨政治家及著作家。 国家将面临解体的危险。下面我们再来讨论酿成叛乱的各种因素以及动机和 预防之术。 关于酿成叛乱的因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因为预防叛乱的最好方法(假 如时代允许的话)就是消除导致叛乱的因素,只要有积薪,那就说不定什么 时候,会由于某一火星的迸发而燃成燎原之势。导致叛乱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贫困,二是民怨。社会中存在多少破产者,就存在多少潜在的叛乱者, ① 这是一个定律。卢卡斯 描述罗马内战前的情形说: 由于高利贷侵吞了人民的财产! 所以战争是对负债者的解放, 它的到来鼓舞人心。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富人的破产和穷人的贫困共同存在的话,那末情形 就更严重。从来最大的叛乱煽动者就是饥饿。至于民众的怨恨,它们在社会 中的存在,如同体质中体液的不平衡一样,也足以酿成疾病。作为统治者, 千万不要轻率地认为民众的某种要求是不正当的,因而无视在民众不满中所 潜伏的危险性。要知道人性的愚昧,恰恰使民众常常辨别不清究竟什么是对 于自己真正有益的事物。有一些不满,产生的原因与其说是疾苦,不如说是 恐惧。那么这种不满可能威胁更大。因为正如前人所说,“痛苦是有限制的, ① 而恐惧是无限制的”。 任何统治者更不应看到民怨积蓄已久,却并未触发叛 扰,因而产生麻痹的心理。固然并非每一片乌云都能带来风暴,然而一切风 暴,事前却必定有乌云。所以,要提防那句西班牙俗语所说的情形: “绷紧 的绳子禁不住压。” 酿成叛乱的原因一般地说,有如下几方面。对宗教的不满、要求减轻捐 税、要求改革法律或风俗、要求废除特权、要求贬斥小人、要求抵抗异族入 侵,由于饥荒,以及其它足以激怒人民,使人们众心一致地团结起来的事件。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何消除叛乱。当然,我们只能讨论某些一般性 的措施。至于专门的措施,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这就不是单纯的理论 问题了。 第一种方法,就是应当尽可能消除以上所讨论的致乱因素。而在这类因 素中,最有威胁性的是国家的贫穷。因此,一个政府必须发展商业,扶植工 业,减少失业和无业游民,振兴农业,抑制物价,减轻税收,等等。就一般 而论,应当预先注意使国内人口 (尤其是在和平时期)不要超过国内的资源。 同时还应看到,人口不应单纯从绝对数量来估算,因为一个绝对数量虽小, 而国民消费大于财富生产的人口,比一个数量虽大,但国民消费小于财富生 产的人口,要贫困得多。因此,如果贵族以及官僚阶层人数的增殖,超过了 财富的增长,那么这个国家就可能濒于贫困的境地。僧侣阶级的数量过大也 会如此。因为这几个阶级都是非生产性的阶级。 人们知道,通过对外贸易,能促进一个国家绝对财富的增加。通常人们 知道有三种东西是可以用于外贸的:一是天然的物产;二是本国制造业的产 品;三是商船队。因此,如果这三个轮子部能运转不息,那么财富就将不断 自国外流入国内。而更重要的一点却很少有人知道,即劳务也能创造财富。 荷兰人就是明显的例子。他们国家并没有富足的地下矿藏,但他们的劳务支 ① 卢卡斯 (公元39—65 ),罗马诗人。 ① 语出罗马政治家小普利尼 (PlingtheYounger ,公元 61—114 ) 出能力,却变成了一笔创造财富的庞大矿藏。 作为统治者,应当防止国内财富被垄断于少数人之手。否则,一个国家 即使拥有很多的财富,大部分人民仍将不免沦干饥寒之境。金钱好比肥料, 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为了使财富分配均匀,就必须用严厉的法律 限制高利贷以及商业的垄断,地产的垄断,等等。 至于民怨发生了应怎么办?我们知道,一切国家中都存在两种臣民—— 贵族和平民。当怀有不满之心者只是其中之一的时候,对国家的威胁是不大 的。因为平民阶层若没有上层阶级的幕后操纵,他们的骚乱是有限的。而上 层阶级如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也是没有实力地位的。但如果不满的上层阶 级与民众联合起来,就将对君主构成巨大的威胁。古代诗人的神话中曾说, 有一次诸神想把众神之王丘辟特捆起来,而 这一阴谋被丘辟特发现了。于 是他采用了智慧女神密

标签:人生随笔,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