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冷笑话 » 正文

豆瓣9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强势回归:看内心的乌托邦如何碎了一地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6-11 属于 冷笑话 栏目  0个评论 120人浏览

  还记得去年横扫艾美奖的热剧《使女的故事》吗?最近,使女第二季强势回归,刚更新了几集,豆瓣评分一路飙升到9.6,现在基本稳定在9.3。

  故事设定在未来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人类难以繁殖下一代,恐慌四处蔓延。女性被剥夺一切社会地位和权利,禁止工作、阅读,成为国家统一分配使用的公共资源。下等男性公民不能自由婚恋,也分不到女人,多为司机、保安等服务职业。只有位高权重的男人,才有配偶,他们的妻子统一身着绿色服饰。

  丧失生育能力的女人,通常只能当仆人和教化姑姑的角色,而仍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则被叫做使女。

  很多影迷看完后,将其视作反乌托邦科幻题材,但原著作者阿特伍德却并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这部反乌托邦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现实:奴隶交易、集体处决、禁奢法令、焚书运动和阿根廷将军偷盗幼童等事件。

  通俗地讲,乌托邦常常被理解为一个理想的国度,那里的一切都很美好。而与乌托邦相对的便是反乌托邦了,多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就像《使女的故事》中被虚构出来的Gilead国。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当然,你也可以将“反乌托邦”看作一种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其中,像英国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 一九八四》,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反乌托邦代表作。

  首先使用乌托邦一词的人是托马斯·莫尔爵士,他在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一年前,写作并发表了他那本名作——《乌托邦》。

  他根据希腊文中意为“不存在的地方”的词根创造了这个词。从此,在所有的语言里,这个词都用来指理想的境界。

  《乌托邦》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文艺复兴作品。很快就有4个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各个城市中。但是,该书探险家兼叙述人出场并描述他发现的新岛屿的第一部分,对英国社会和经济的罪恶作了毫不留情的揭露,所以直到作者去世15年之后,即作品完成的40年后,才被允许在英国出版。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成名作《乌托邦》中虚构出了一个完美国家。在那里财产是共有的,人民之间不存在阶级,按需分配,官吏都由民众选举,私有制是最大的恶,是万恶之源。

  在莫尔看来:“富人策划”欺负穷人的现象到处可见,因此把国家称作理想国是荒唐的(这种论调我们最近也听到过)。这一论点来自美好社会应该共同拥有财产的理论。

  莫尔主张一夫一妻制,但是同康帕内拉和培根一样,他把婚姻看作是对国家有经济意义的一个问题。他看到,在英国为了养羊圈围耕地的做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地主越来越富,而佃户则无家可归。他开始怀疑人口过剩的理论。在一个死亡率很高的时代,大家庭是一种福气,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帮着干活,长大以后可以赡养年老的父母。

  在《乌托邦》一书中,一个家庭平均人口是20人,这还算是少的,因为家庭里还包括用人、学徒,而且是三代同堂。按这样来算,54个城市的总人口达到550万,比英国16世纪的总人口多出100万。既然贸易—羊毛的贸易—无可避免,于是莫尔提出由国家来管理一切商务,以保证对各个阶层一视同仁。

  而对待婚姻,乌托邦主义者大多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为了提高婚姻的吸引力,于是,莫尔建议在由长者安排,并有他们在场的情况下,让新郎和新娘非常严肃地裸裎相见。

  一个世纪以后,培根读了《乌托邦》,认为这种做法是残酷的,特别是在“以这么亲密的形式相见”了之后,一方拒绝的时候。

  既然这个办法的唯一目的是发现是否有疾病或生理缺陷,培根建议双方各派一个朋友观看另一方在游泳池里裸体游泳。

  而康帕内拉不放心让这些身负种族繁衍重任的人完全自由选择。他们必须身体健康,但他也预测了一些困难,比如一对年轻人堕入情网怎么办?当然他们可以自由地见面和交谈,但不能超出这个范围。美丽的女子人人喜欢,但这类女子供不应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搞高尚的欺骗,以防止失望和嫉妒。可话说回来,太阳城里没有难看的人。这些是新体制创造者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至于对婚姻是否感到满意,双方只能碰运气了。离婚只能是万不得已的事。批准离婚前,法官应作长时间的调查,婚外情是要求离婚的有力理由;如果发生婚外情,莫尔体谅地补充道,这说明双方十分不般配。

  另外,乌托邦主义者喜欢用华丽的词汇来描绘乌托邦的住房、庙宇、服饰和家庭习俗,同样也津津乐道地夸耀他们的人民有多么健康,多么俊美,多么友善,又多么通情达理。

  比如,他们做事勤快,忠心耿耿,因为他们懂得如果工作懒散,大家共有的存货便会减少,个人的所得也相应减少。但是,苏联的经验证明这种复杂的推理常常是不现实的。

  乌托邦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以为,只要世道公平,人们就一定会通情达理;这些深明事理的人能保证任何体制都能顺畅运行。人们通常认为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梦想,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乌托邦的作家任愿望和幻想尽情驰骋,设想出了一些确实行得通的体制。现代的福利方案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乌托邦的缩影。官僚机构执行这个制度时所用的方针,使我们联想到乌托邦作者为了产生真实的效果而不厌其烦地描述的各种细节。

  为了确保人人满意,20世纪不仅通过制定法律,而且还不断提出这方面非官方的建议,为人民提供健康、生计、教育和公平;这正是对于乌托邦中心思想的实施。

  乌托邦的思想与向病人和穷人施舍这种历来的做法正好相反,它几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向上。至于现代社会是因为它而变得更加幸福,还是由于被它那些不能完全达到目的的规则束缚而不满,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能对不同时代幸福程度进行比较的测量器尚未发明出来。

  第五,现行秩序并非上帝所定,不能改变,亦非因原罪而注定罪恶。清醒的思维和坚强的意志能改善人类的命运。

  跟乌托邦文学一样,卢梭、欧文、傅立叶和马克思等人满怀激情地相信,人类是可以渐臻完美的,只要有适当的社会组织形式,完美是能够实现的。但他们同样也深信,用小说来描述美好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这种信念更加强烈。

  以《银翼杀手》《V字仇杀队》《黑客帝国》为代表的电影作品不也都在乐此不疲地为我们描绘一个灰暗的未来世界吗?

  前不久刚刚上映的大片《头号玩家》开头也颇似一个标准的反乌托邦电影:2045年,全球污染严重,生活资源匮乏,人类别无出路,只能在一个叫做“绿洲“的虚拟VR游戏里获得一些解脱。

  因此,今天我们的身边总不乏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坚信乌托邦已经“终结”!现代人所需要的是完善的社会科学,而不是文学幻想。

  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雅克·巴尔赞毕生心血力作再版,85岁写作,93岁出版,被誉为“西方博雅传统的新杰作”。畅销全球的文化史经典,《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客》《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欧美近百家媒体一致推荐。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五百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真正的革命”——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标志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些变革在思想与物质层面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

标签:幻想女仆,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