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旅游随笔雕刻在摩崖上的北魏王朝 4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6-08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39人浏览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正如秦腔《苟家滩》所唱的那样:彦草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旧坟多。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 。自周朝平王东迁,至石敬瑭灭后唐李从珂,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北魏386年建国,493年迁都距离平城(大同)南边700多公里的洛阳,到洛阳以后,把建造石窟的壮举也带到了洛阳。

  据旅游资料介绍,公元3世纪,从我国北方走向中原的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动汉化的少数民族。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以行政手段推行汉化,学汉语,穿汉服,习汉人礼节,当然更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也接受佛教信仰,在首都平城(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水河畔、龙门山上继续营造。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

  龙门石窟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名扬中外,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龙门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伊阙峡谷,古称伊阙,隋炀帝迁都洛阳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龙门。

  洛阳市有多路公交车到龙门,2016年10上旬的一天我早早吃过早饭坐公交在龙门站下车,第一印象是,这里两山夹伊水,东边的山叫香山,西边的山叫龙门山,中间的水叫伊水,由于这里东西两山陡然对峙,确实让人感到是一道门,与辽宁本溪的关门山有点相似。

  龙门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

  伊水在两山之间缓缓流过,一座古式步行桥把东边的香山和西边的龙门山连接起来。大大小小的石窟沿着伊水两岸,排列在两山的崖壁上。因为伊水西的龙门山崖壁陡峭,可能是开凿容易一些,所以石窟特别多,像蜂巢一样,密密麻麻绵延一公里,伊水东边的香山石窟少。据资料提供的数字,龙门石窟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规模比云冈石窟多一倍。

  据资料介绍,龙门两侧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

  龙门山石窟好似悬挂在崖壁的半山腰,由一条栈道相连供游客观瞻。我去的那天上午游客特多,人多栈道窄,验票口只能一拨一拨放行。

  验票之后,随着人流由北头拾级而上,鱼贯前行,近距离观瞻或大或小,或直立,或端坐的石雕佛像,虽然每一个石窟都有许多故事,但是此时的游人已经身不由己,没有时间仔细观察和细想,前面的缓步走,不停留,给后面腾地方。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我没看见最小的佛像,估计看见的人不会多,除非导游给指点出来,因为没有时间细看。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是美女外貌。

  据资料介绍,这个洞窟叫奉先寺,雕凿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半山腰,最初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宗李世民修建的,后来武则天掌控朝政,接着当上名副其实的女皇,据说武则天还捐了二万贯脂粉钱,并要求按自己的容貌来修建卢舍那佛像,虽然佛像建好后名叫卢舍那,但是洛阳人嫌卢舍那名别扭,就干脆称为武则天了。这个说法,我在洛阳的宾馆得到了验证,一天下午我回到宾馆,吧台经理问我:看武则天了吗?我懵了,宾馆经理立即补充说:就是龙门的大佛。我恍然大悟。

  自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首创帝佛合一后,缓解了政治与信仰的冲突,开辟了一个清平繁荣的时代,经过百年延续,民间认为皇帝就是如来的凡间代表,佛教界也需要皇帝的支持,沙门与皇帝这种默契,影响着后世,武则天虽然是女人,却是她名正言顺的皇帝,所以龙门奉先寺主佛是女性外貌。

  按照武则天外貌雕凿的大佛,因为是盛唐的朝廷主持,具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所以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

  大佛面部丰满圆润,波状形的发纹是典型的女人发型,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和蔼的笑意。下颏圆略向前突,身着通肩式袈裟,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简而有序,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美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透过佛身壮实厚重、韵律般的道道曲线,以及额面上大而弯曲的眉线和微微浮起的唇线,可以看到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艺术气息。

  据《大卢舍那像龛记》碑文记载,这尊卢舍那大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寺院无力承担,地方无法筹集,只有靠唐朝的拨款和武则天的赞助才完成。

  大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表明此时的佛教完全中国化了,鲜卑人已经彻底融入中华大家庭。

  奉先寺,窟内宽阔,窟外宽敞,整体布局严谨宏伟。大佛保存的比较好,从山脚下到半山腰修有楼梯式通道,游客都在大佛前停留很长时间,观瞻拍照,人们注视着大佛,大佛也俯视着人们。

  我不是佛教徒,然而或许是我喜爱文学和历史的缘故,对于佛教知识有所涉猎。我觉得佛教思想对人生修养、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论述,具有许多睿智之语,其哲学观念值得现代人深思反省。

  看完西山的洞窟,走过步行桥转到东山,东山的石窟明显比西山的少,且石窟的位置比较远,需要爬山,时间仓促,看东山的石窟只能舍远求近。

  看完龙门洞窟,也有一点心情沉重,整个石窟保存比较好的不多,风化相当严重,用当地有一句话,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伤痕累累,形象而准确的概括了现在的龙门石窟现状。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不知道数百年后的人还能不能看到这些民族瑰宝。

  看完龙门洞窟,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想1500年前,开凿石窟的匠人、役夫完全靠手工把佛像雕凿出来,如此浩瀚的工程量,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由衷感叹和敬佩我们先人的勤劳和坚毅;聪慧与勇气。

标签:旅游心情随笔,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