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你的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吗?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6-08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09人浏览

  网友@故土最近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听外甥谈起在外省求学的儿子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近况时,@故土才明白自己成了孩子的“圈外人”。

  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对自己的父母屏蔽信息内容,并不鲜见。此前腾讯发布了一份《微信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通过对千余子女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2%的人或是没有加过父母为微信好友,或是曾有过将父母屏蔽、不让父母看到自己微信朋友圈内容的举动。

  “主要是害怕父母亲看到朋友圈后,浮想联翩,产生一些无谓的担心和误会。”@静静是谁说。作为一名三明学院的大三学生,她坦言,自己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会选择分组可见。不仅仅是不让父母看到,就连自家亲戚也一般不让看——免得父母知道他们被自己屏蔽的事儿。

  她说自己大二时有一次周末跟朋友出去玩,发了几张和朋友的搞笑自拍在微信朋友圈,配了一句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结果,妈妈看到后,立即就打电话来“查岗”了,一连串地盘问去了哪儿,跟谁在一块儿,怎么能出去喝酒云云。虽然后面经过解释,误会消除了,但是她也学会了选择性地对父母进行朋友圈的信息屏蔽。

  多数年轻网友认为微信朋友圈里顾虑到父母的想法,不能无所顾忌地发表内容,还有一些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朋友,本意只是想在朋友圈里寻求朋友的共鸣和安慰,比如,生病了不开心了撒个娇,可是如果被父母知道的话,却只会引起他们的担忧。

  根据这份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有48%的年轻网友选择对父母分享自己朋友圈的点滴。

  在福州读研究生的清流女孩@ling就是始终把父母放在朋友圈里的。她说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本身就比较像是朋友。

  “我父母对我的事情不会太担心,他们总是相信我自己能解决好,因为他们总说他们帮不上太多忙,得靠我自己。”@ling说,“当然,妈妈偶尔会担心我的身体,每次都是提醒我要早睡。”

  有时候,她在夜里比较迟的时间发微信朋友圈,第二天妈妈看见之后,就会给她打电话,提醒她应该早睡。@ling觉得这样的絮叨就是父母的爱。

  因为自己和父母的沟通一直就很顺畅,所以身边不少同学朋友对她和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既感到惊讶,更多的却是羡慕。她的身边不乏在朋友圈中屏蔽自己父母的人,对于这样的做法,作为同龄人,@ling能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

  参加工作两年的@友友这样分析:“朋友圈”前面两个字就是“朋友”,如果父母和自己可以就话题交换意见,成为朋友,朋友圈就没有屏蔽的必要,但是如果子女和父母之间,更接近传统尊卑有序的上下级关系,双方存在着“代沟”,言谈不在一个节奏上,朋友圈的“屏蔽”也就很正常了。

  得知自己被儿子的微信朋友圈“屏蔽”后,@故土难掩一时的失落,但是,更多的是感慨儿子毕竟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对父母进行‘屏蔽’的话,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对于孩子是不是关注过度了。”中共三明市委党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茅飞珠说。她肯定了@故土的想法,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独立空间。子女在朋友圈对父母进行信息“屏蔽”,其实是孩子的独立性在增长。作为父母,应该对子女的“离开”做好准备。这种“离开”,一种是空间环境上的离开,而更重要的,其实是心理上的“离开”。父母应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圈子,正确看待孩子成长后的这种“离开”。亲情并非控制,家长应当更尊重年轻人自己的想法。

  同时,茅飞珠还指出,年轻人也应该对父母更加的理解和体贴。她认为,每个人使用朋友圈的定位不同,有的只是工作的学习、分享,有的则侧重在生活的记录。如果是后者的话,茅飞珠建议,作为亲人的父母,适当地了解近况,并通过增进相互的沟通,能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

  作为年轻人的@ling也觉得,作为子女,在与父母成为朋友的这条路上,可以更加主动一些。“如果说是因为害怕引起误会而屏蔽父母的话,其实一定程度上也证明是我们年轻人自己在偷懒。父母他们对于现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词没有这么清楚,这些都是通过解释可以教会他们的。如果什么都懒得去解释,那么双方的共同语言才会变得越来越少。”@ling说。

标签:怎样加入微信朋友圈,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