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鸡汤泛滥的时代,朋友圈、自媒体、各类书籍的轮番轰炸,其产出量明显过剩,每个人也都被迫“喝”过不少,以至于每个人都谈其色变,避而远之,反而掩盖了真正的好汤好料。
如果要追溯心灵鸡汤的历史,恐怕要从1993年出版的《心灵鸡汤》这个系列的书讲起。当时这一系列的书超过200种类别,有许多书籍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如:母亲鸡汤、孩子鸡汤。
这组书传入中国后,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文体类型,他在我们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如今,“段子”载体形式兴起,一打开微博、自媒体平台、朋友圈也到处充斥着这些段子。
鸡汤文表面看是在扬善,但喝过几碗后就会发现,作者其本身逻辑并不清晰,其本身也没有将问题的关键理顺,讲问题也没有到本质,例如:“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又比如:“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到下一段感情。失恋不一定是件坏事,也可能是下一段感情的开始”。你会感到内容泛泛,缺乏逻辑以及前后不搭,甚至让人看了顿感尴尬。
撇开鸡汤的质量高低不谈,它的盛行从侧面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大众对精神干粮需求的强烈欲望,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子女教育方式、以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之一,这也预示着时代的进步,“鸡汤”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优质的鸡汤的出现,作为心理按摩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帮助我们走出心理的误区,解答心中的疑惑,释放情绪等等。
然而,现实情况有些可悲,目前国内流传的各类鸡汤,不是以励志、打鸡血为目的的视频,就是加工后的各类心理段子,看到它们我们更加迫切的需要一口好汤。
心灵鸡汤本身就是一个衍生词,每个人对鸡汤的理解不同,归类不同,定义也就不同,我们先姑且称先它为有价值的思想创作。
前文所述的任何载体形式的思想表达,仅仅是在利用和助长人类懒惰和贪婪的天性,是现代社会急速发展膨胀、人心日益浮躁的副产物,称不上正真的鸡汤。
那些揭示了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深刻规律的,引导我们开阔眼界去更全面地了解所生活的世界,启发人类更深入地去思考、探究、发现、创造,才能称为真正的鸡汤。
我们更看重的是,一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能够产生价值,必将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导致我们行为向好的方面改变,同时,它的表达具备完整的逻辑思路,经得起时间的雕琢。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佩玛·丘卓 《当生命陷落时》
你一旦认清自己就是恐惧,和恐惧无二分别,自然会停止所有的斗争,然后恐惧就完全止息下来。——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
卸下亟需保护自己的重担,我们可以把眼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真正看清别人,随着我们日渐能把自我抛在脑后,也会开始经历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深层而持久的幸福感。
我们将我们的生命,健康与荣誉孤注一掷,这是高傲的精神和挥霍泛滥的意志所产生的结果,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热爱人类,而是因为每种巨大的危险都在向我们的好奇心挑战,它想试一试我们的力量和勇气究竟有多大。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