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悟空问答里看到一个问题--我是沈阳的,我觉得快手那些东北段子很丢脸,我举报很多次都不管用,为什么快手不管?
我想和这位朋友说,快手不会管,乐还来不及呢,因为撑起快手大半边江山的,就是敢造、敢扯、装傻充楞、啥虎嗑儿都敢唠的东北人。
坦白说,当快手被贴上了东北标签、当全国的网民一方面翻看着快手的视频乐得直喷饭,同时又以一种地域鄙视嘲笑着东北人的时候,我很难受。我觉得我们被当成了小丑。
其实除了快手里的东北老乡,我也不喜欢小黄飞和《乡村爱情》的人物形象。
小抓髻、花裙子、粗眉毛、两侧脸蛋子上各一个大红点,这是小黄飞的标志性装扮。小黄飞的演出内容大体是这样的--自己或者和搭档站在台上讲笑话、自黑、互损、说荤段子,要不就主动出击,强行和某个台下的观众互动,内容多半都带点颜色。
很多人都喜欢小黄飞的演出,因为小黄飞不仅夸张放大着自己的丑,而且把东北式的搞笑演绎到淋漓尽致--能扯、敢造、虎、猛、彪悍、恶搞、勇于自黑,三句话不离男女关系。
我不是道德婊,也不是假清高,我真的认为她在无度地消费着东北人的形象,她以一种夸张到爆棚的东北虎娘们儿形象和无处不在的曝光度勤奋地丑化着东北女性。
诚然,小黄飞不一定是自黑有瘾,装傻扮丑是她的职业,也是谋生手段。但她的形象传播太高效了,我真怕某天一说东北女人,外地人第一个想到小黄飞。
做为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是成功的,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我觉得《乡村爱情》不仅需要审视,甚至批判。
戏剧需要放大生活,于是他们放大了大舌头、面瘫、口吃,放大了小心眼儿、占便宜,放大了二、放大了虎、放大了愣,成功地牺牲了自己,愉悦了别人(当然也赚来了钞票)。
我是土生土长并且是从农村长大的东北人,我不认为《乡村爱情》里的这些东北人物形象(比如绿裤子配红袜子,戴前进帽扎领带)很典型。
东北不是没有丑陋,东北人也没有多高雅,只是快手里的老乡,以及小黄飞和《乡村爱情》恰好放大了东北人的丑陋和庸俗,所以我反感。
多半是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忠犬八公》、《蜘蛛侠》、《泰坦尼克号》、《暮光之城》,大量的好莱坞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地球那边不一样的世界,也不断在加持着美国人在我们内心的形象--保卫国家、铁汉柔情、正义守护者、率真、坦诚、多情(连花心都显得唯美),等等。
但美国人通过好莱坞电影向全世界展示着他们的光辉和美好形象。
那假设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版的《乡村爱情》呢?有美国赵四、美国刘能、美国宋晓峰,美国人在我们心目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同样。全国大部分同胞是不会经常来东北的,有人一辈子也不会来。那么怎么了解东北人呢,影视剧和网络媒介(比如直播平台)是主要途径。
所以,我才担心,快手也好、小黄飞也好,还是《乡村爱情》里的刘能、赵四、宋晓峰,他们借助当下强大的媒介力量,给东北人树立起逗逼、无聊、取巧、庸俗的群体形象。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