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王维《杂诗》:心情复杂、顾左右而言他的“思乡曲”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3-03-04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1人浏览

  这首《杂诗》是王维流传至今的众多诗歌之一,古诗的意思也浅显易懂,大体是说,您从咱们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发生的事吧?您来时我家的雕着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寒梅开花了吗?

  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这是诗人王维远离故乡时的作品。还有,王维的《杂诗》其实共有三首,是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而创作的组诗。上面提及的是第二首,是思乡曲。第一首描摹游子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第三首则抒发对光阴流逝的感怀。这三首诗都采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而情思兼备。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孟津时。安史之乱后,诗人在孟津隐居多年,留下了许多传唱至今的作品,《杂诗》三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在时间顺序上有很大程度的延续与勾连。

  后世批评家激赏的是,“我”见到老乡后,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脱口而问的不是家乡的亲朋故旧的近况,而是家中窗户下那棵寒梅怎样了,开花了没有?

  毕竟那是通信落后的古代,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我们可以猜测的是,“我”之所以旁敲侧击家里的状况而非直接发问,是因为忐忑、担忧乃至恐惧,毕竟从《杂诗》三首的第一首来看,自己与家乡、亲人书信中断已经很久了。

  这种由字面意思表露的顾左右而言他的“心迹”,我们在忽略诗人在艺术方面的刻意追求外,在世俗情理上其实也可以说得通。

  举个例子,某对恋爱中的男女不再爱了,其中一方已经心知肚明,但是依然不愿直接发问,甚至不敢面对答案而选择逃避。“我”见到老乡后,首先“关心”家中的梅花亦是此种心态作用的结果。

  奇怪的是,后世很多解读者把它们解读为儿女相思之诗,仅仅从逻辑和常识而言,就委实有些牵强附会。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

  前文曾经提及,“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国运急转直下的标志性事件,更是身处其中的很多人物命运起伏转折的悲剧时段。

  人在乱世中,身世浮沉雨打萍,寂寞疲惫之时,难免怀念故乡和亲人曾经的温暖,而反映相关离愁别绪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乃至更久远的时代。

  比如,从春秋时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尤其是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潜在要求增加,世人游宦、游学现象开始出现,换言之,即背井离乡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与蛮戎夷狄等少数民族之间战争不断,随之而来的离乱与乡愁等离愁别绪开始见诸诗歌并广泛传唱。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当属《诗经》中的部分诗作。

  类似的“情结”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则有后来《古诗十九首》、边塞诗、李杜白以及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等代表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愁”除了抒写文人们对家园亲人真实的思念,还多了一层象征意义。那就是“乡愁”还代表着作者对当下生活现状和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和不满,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寂寞。对这一现象,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乡关何处》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

  “奇怪的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注,李白)总也不回故乡。是忙吗?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承担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太难,但他却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直通故乡,一条路伸向异乡,李白或许会犹豫片刻,但狠狠心还是走了第二条路。日本学者松浦友久说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因此成了一个不停步的流浪者”。

  这种心理状态,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家乡盛不下灵魂,他乡容不得身体”。在这种语境下,故乡,已经成了诗意化的心灵栖息地, 异乡,则是现实社会的无奈选择。这种意蕴已不同于余光中的《乡愁》中对家园故国的真实思念与怀想。

  古代文学中的乡愁作品还有一类,那就是表达“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愁绪。千百年来,随着王朝更迭,一代代皇帝与朝臣如走马灯般轮替。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由于政争和党争不断,很多人得势或失势,由此产生了很多贬谪、流放等现象,置身其中的人面对人生的悲欢,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于是便有了洋洋大观的思乡之作。文章末尾择优抄录两首,请欣赏。

标签:心情散文随笔心情,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