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段子 » 正文

当今相声界堪称“大师接班人”的五人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12-19 属于 经典段子 栏目  0个评论 22人浏览

  相声历史上有不少技艺高超的名家,但能够担起大师称号的少之又少。根据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先生的说法,相声历史上大师只有四个,他们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同行难以超越的贡献。

  张寿臣:红遍京津两地的笑话大王,整理了很多经典的传统段子,给后辈留饭的一代宗师。

  马三立:津派相声的灵魂人物,对于市井小人物的演绎出神入化,一代狗圣人,也是无人不宗马的缔造者。

  侯宝林:相声改进小组的牵头人,让相声登堂入室成为高雅艺术,剔除了相声中的糟粕,使其成为文艺轻骑兵,也是八十年代相声巅峰的奠基人。

  刘宝瑞:一代单口大王,用业内的评价就是,别人的单口都是讲故事,刘宝瑞的单口是看电影,有画面和没画面的区别大了去。

  在天津无人不宗马的大环境下,最为原汁原味的马氏相声,还得数少马爷马志明。

  马志明虽然最开始学的是武花脸,但他对于相声的悟性非常高,而且马三立对他言传身教,也成就了马志明的艺术风格。

  相比马三立而言,马志明在技能领域更加的全面,有武花脸的底子,可以使身上的活。再加上学过白派京韵大鼓,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弥补了马老不能唱的短板。另外创作方面也非常出色,《纠纷》《五味俱全》都是足以传世的佳作,而改编版的《报菜名》更是超越了原作,成为马志明的代表作之一。

  但马志明因为性格原因,跟同行来往不多,在他之后的马氏相声面临凋零的尴尬局面。少马一生收了五个徒弟,但他只认黄族民一个口盟弟子,其他几个他既没有传授,也没什么来往,所以很难硬说是马氏相声传人。

  目前天津相声界得到马志明传授的青年演员,一个是马六甲的徒弟郝梦春,一个是马军,这两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使活跟马志明也十分相似,未来也可期。

  在天津相声普遍宗马的大环境下,田立禾算是少数几个走寿老风格的老艺人,属于正经的相空双打。

  田立禾的相声是说跟演并重,而且表演方面更优,比如他的《金龟铁甲》《托妻献子》《怯剃头》等,听音频觉得特别可乐,看视频之后感叹“这尼玛绝了”,之后再去听别人的版本,除了骂街什么感觉都没有。

  田先生很多单口活,只看文本一点不可乐,但他一表演直接笑翻全场。这就是有大师亲授的区别,张寿老当年顶着压力把年轻的田立禾收入门下(相声拜的是富寿严,评书门拜的寿老),而且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就是看重了这块好材料。

  相声演员中能够学刘宝瑞嗓音的不少,就连搞收藏的马未都都能票一把,但真正能够学到形神兼备的,那就只能在宝瑞老的亲传弟子里找了。

  刘宝瑞的亲传弟子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唐杰忠和王文林,但这两人身上一点刘宝瑞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是不怎么出名的殷文硕与寇庚儒,有着巅峰时候宝瑞先生的影子,但殷文硕先生太早的离开了我们,所以现在只剩寇先生这一枝独秀了。

  寇先生对于刘宝瑞的模仿可谓是有内有外,如果只听音频的话,几乎有以假乱真的效果,但就是模仿痕迹太重,导致没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老先生一直不怎么红,看来相声界那句老话“似我者生,学我者死”确系真理啊。

  83年央视春晚上,侯大师对着马季说“这是我徒弟”,然后指着姜昆说“这是我徒弟的徒弟”,把这一支的传承明确了下来。

  虽然提拔姜昆的人是马季,但侯大师晚年对姜昆也寄予了厚望,在病榻上还反复叮嘱姜昆,让他想办法保护相声,不要让歌舞杂技小品把相声淹没。

  姜昆遵从侯大师的遗愿,为相声也做了不少努力,虽然在娱乐至上的大潮下,资本包装的三俗相声大行其道,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但姜昆依然坚守在高雅相声的阵地上,跟封建糟粕对抗,只要他没被资本给打倒,相声就不会从大雅之堂掉进屎尿屁的池子里万劫不复。

标签:经典笑话大王,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