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段子,不能湮没幽默与智慧在我几个内含上百人的微信群里,动不动就看到这样标题的推送:《知乎
在我几个内含上百人的微信群里,动不动就看到这样标题的推送:《知乎上那些让你无言以对的段子!》《有哪些让人笑到肚子疼的搞笑段子?》《10个猜不到结局的神转折段子!》……看到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标题,点进去后发现里面的内容更加令人哭笑不得。我不禁好奇,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段子时代”?一个靠段子搞笑的时代?
表面上看,段子似乎是“小故事”的变体,但它却没有故事的基本要素,仅仅是一些生活片段的截取。它并不是要思考这个世界应当如何,而是要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本就如何。段子往往篇幅短小,便于阅读、理解,但又要传达某种特定的“内涵”。而那些有关性混乱、爱不能以及哭笑不得的糗事,往往成为段子中的“佼佼者”。
段子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逻辑简单,没有太多的技巧,基本上是平铺直叙,但它所要暗示的内容才是表达的重点。从叙事结构上看,段子体常常采取“叙事+点题”的模式展开,即先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一件事情,最后一句话点题总结。从形式上看,段子是以一种轻松揶揄的方式暗示主题,读后令人哭笑不得。换言之,段子往往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真相,但总是在插科打诨中将其慢慢地展示出来。
由此看来,段子与搞笑结成了天然的同盟,绝大部分段子即便不是为搞笑而作,也往往能达到搞笑的效果。段子往往通过搞笑的方式来传达民众的情绪、心理和感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段子中的民意尽管也透露出广大民众的某些认知,但它们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缺少独立的思考。
事实上,通过幽默来对现实做出反讽式的解构,进而传达出深度的思想,这是“笑文化”中一个极好的策略。然而在段子里,刻意制造出的笑点取代了幽默中自然流露的智慧,这使得笑本身脱离了沉重的现实基础,变成了一种纯粹技术上的活动。
我们不妨将段子中的搞笑和幽默艺术做一个对比。我们通常认为搞笑与幽默的结果都是引人发笑,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它们的差别很大。在林语堂看来,幽默是自然的,搞笑是人工的;幽默是客观的,搞笑是主观的;幽默是冲淡的,搞笑是尖利的。他在《论幽默》中写道:“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便成幽默。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简言之,幽默是艺术,搞笑是技巧。幽默以平和的方式,讲述人生的智慧;搞笑则是尽尖利讽刺之能事,刻意制造出滑稽。
在这个意义上,段子所奉行的搞笑渐渐变成一种缺乏思想的技巧。它能把你逗乐,却无法认清它要讽刺的对象;它看似轻松揶揄,但总是在自我贬损中获得快感。与之相反,幽默则是以自然平淡的方式,将人生的智慧寄托在淡定从容的讲述之中。这是智慧与思想摩擦出的火花。幽默也是一种“含泪的笑”,它认清了世界的残酷,却不沉溺于绝望之中,仍对这个世界怀有感动──这与段子中常见的“自黑”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就难怪林语堂说:“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的人,才会写出幽默作品。”而那些只懂插科打诨、想入非非的人只剩下拼贴段子。
因此,我们可以对段子文化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段子的盛行颇具意义。段子一方面以搞笑的方式表达着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参与;另一方面也在生产快乐的同时,消解了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它成为逃避我们真实生存困境的修辞术。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